• 同是“凤凰男” 曾国藩比育良书记高在哪里   近期的热门《人民的名义》,其中最吸引人的角色,我认为还是反面之中的祁同伟厅长与高育良书记,这两人其实也很能干,也曾做... 2017-04-24
  • 郭沫若的书法着实不凡 在当代少有人及   郭沫若的书法传统功力深厚,点画之间变化多端,更难得的是融性情于法度之中,而发之于外,这一点也是寻常书法家所难达到的高... 2017-04-22
  • 揭秘:“为虎作伥”的“伥”到底是个什么鬼   东方意识中的鬼怪形式区别于西方化单纯的猎奇恐怖,往往都有其更为深层的延伸含义。中国的鬼魂信仰绵延至今,除了之前专栏中... 2017-04-22
  • 杨绛的学术论文脚注经考证是源自钱锺书手稿   钱钟书与杨绛   杨季康本毕业于私立东吴大学政治系,借读国立清华大学时在外国语文系温源宁教授堂上交白卷。肄业国立... 2017-04-23
  • “无茶不交” 茶成待客必需品系赵匡胤推动   茶始盛于唐,至宋影响力达到顶峰,不仅成待客“必需品”,更发展成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推动者恰是宋太祖赵匡胤。  ... 2017-04-21
  • 陆游骑驴入蜀遇微雨 为何自嘲亦自喜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宋孝宗乾道八... 2017-04-21
  • 中国茶馆的四大“茶门” 喝的是精致文化   中国人上茶馆喝茶可谓历史悠久,而四大“茶门”的说法就是对那些茶馆风气最盛的城市的简称。如果现在要在中国找出茶楼文化最... 2017-04-20
  • 咬文嚼字闹笑话:宋太祖曾讥讽“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可以说是古代文言书面语的标志性词汇,也成为斯文典雅的象征。所以古人写文章,“之乎者也”用得多,文章就“雅... 2017-04-19
  • 不只附庸风雅:明富二代的艺术品味与社会关怀   万历二十五年,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的冯梦祯卸任由京城返回杭州。这位因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而自名其堂为“快雪”的诗人... 2017-04-19
  • 指尖上的故宫:那些让文物“复活”的匠人们   纺织品文物修复师陈杨在故宫博物院待了十余个年头,只安安静静地做了一件事——修复纺织品文物。“纺织品文物修复是一件费工... 2017-04-18
  • 【原创】索绕在童年里的美味   童年,多么美好的字眼,多么难忘的记忆。蓦然回首,虽然童年已经走远,但那些索绕在童年里的美味却有着浓浓的滋味,浓得化也... 2017-04-14
  • 文化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答案就在过去   "古老的种子,沱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泰戈尔”   你很难想象一个九五后有给朋友... 2017-04-17
  • 京剧《青衣》:是现代戏的一次突破   京剧《青衣》剧照   从电影《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到毕飞宇笔下的筱燕秋,“青衣”形象已越来越意象化。这种意象化的... 2017-04-17
  • 【原创】史记中的最牛刺客 兵不血刃就达到了目的   在《史记》里的旷世奇文《刺客列传》,它里面分别记载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刺客,不过,与其他四位刺客相比,... 2017-04-14
  • 【原创】宁古塔里住的那些人:流人特殊境遇   黑龙江历史深处,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被流放,称为流人。宁古塔就是他们被流放地之一,也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 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