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地訴說——眼神!
2008-05-29
來源:新華網(wǎng)
眼神!眼神!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北緯31度、東經(jīng)103.4度――四川汶川發(fā)生8.0級大地震。霎時間,山崩地裂,江河嗚咽,一棟棟房屋倒下,一座座橋梁坍塌,一個個生命消失,數(shù)萬人不幸遇難!數(shù)百萬人失去家園!
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災(zāi)難,無數(shù)雙眼睛向我們呈現(xiàn)著一個個揪心的情景,無聲地訴說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次次震撼著我們的心靈,讓人難以忘卻:我們不會忘記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凝重的眼神,那見證著黨和國家對人民生命的無比珍視和沉著冷靜、卓有成效的堅強領(lǐng)導(dǎo);我們不會忘記受災(zāi)群眾希冀的眼神,那見證著求生的渴望和生命的尊嚴;我們不會忘記解放軍、武警官兵等救援人員堅毅的眼神,那見證著氣壯山河的生命大營救、千里大馳援和愛心大接力;我們不會忘記舉國哀悼日里的一雙雙淚眼,那見證著血脈相連的同胞情誼和愈挫愈勇的民族精神……這些眼神讓我們讀懂了無情災(zāi)難后的至痛與大愛,慘烈與悲壯,也在危難中更加凝聚了我們的力量,激勵我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頑強拼搏、共克時艱!

圖為:5月13日凌晨,一名受傷小學生在重慶梁平縣人民醫(yī)院設(shè)在戶外的臨時病房接受治療時,她的眼神令人難忘。 新華社記者劉潺攝

圖為:5月13日,在四川北川縣中學,一位被困在廢墟中的孩子經(jīng)過緊急救助后等待救援。 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圖為:5月13日,在四川綿竹漢旺鎮(zhèn)武都小學廢墟中,一位等待援助的小學生望著救援人員。救援人員輕輕為她戴上安全帽...... 新華社記者陳建力攝

圖為:5月13日,四川綿竹漢旺鎮(zhèn)一位半個身子被埋在廢墟中的學生等待救援。 新華社記者李曉果攝

圖為:5月20日,四川省什邡市鎣華鎮(zhèn)仁和村一位老人無奈地望著地震后的廢墟。 新華社記者何俊昌攝

圖為:5月14日,成都軍區(qū)救援人員在救災(zāi)直升機上照顧四川汶川縣映秀鎮(zhèn)受傷的小學生吳璟怡。 新華社記者陳凱攝

圖為:5月20日,在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yī)院,躺在病床上的小蘇琴手持鮮花,哀悼地震遇難同胞。小蘇琴是四川省江油市太平二中初一學生,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頭部受重傷,于15日被她的父母接到運城市中心醫(yī)院救治。 新華社發(fā)(薛俊攝)

圖為:5月14日,在四川汶川縣映秀鎮(zhèn),心急如焚的部隊官兵將重傷員送上直升機時露出的神情。 新華社記者陳凱攝

圖為:5月14日,在甘肅隴南市徽縣嘉陵鎮(zhèn)臨時搭建的帳篷里,一位仍在驚恐不安的母親親吻熟睡中的孩子。 新華社記者武斌攝

圖為:5月19日14時28分,一位女士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為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默哀時的神情。 新華社記者王麗莉攝

圖為:5月27日,四川省綿陽市龍門鎮(zhèn)青霞村的1歲女童謝語夢芝依偎在母親懷里,母親慈愛地為她梳攏頭發(fā)。 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圖為:5月24日,在四川北川縣曲山鎮(zhèn)一處受災(zāi)居民臨時安置點,孩子把手中的面包遞給母親。 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圖為:5月14日,在地震中受傷的四川汶川縣映秀鎮(zhèn)16歲花季少女楊曼被直升機空運至成都華西醫(yī)院接受救治時的情景。 新華社記者鄭悅攝

圖為:5月17日,一位解放軍戰(zhàn)士背著送往四川汶川縣映秀鎮(zhèn)的救援物資,行進在崎嶇的山路上。 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圖為:5月16日,四川綿竹市遵道鎮(zhèn)高安村80歲的孤老劉惠珍手中捧著一個大大的“謝”字,感謝政府和好心人的幫助。 新華社記者陳燮攝

圖為:5月24日,在四川北川縣北川中學受災(zāi)群眾臨時安置點,10歲的王永霞(前)和1歲8個月大的王莉郡在一起。 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圖為:5月21日晚,成都市民在天府廣場手舉蠟燭悼念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 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圖為:5月19日晚,四川大學學生手捧蠟燭向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志哀。 新華社記者鄭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