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赤峰市街頭,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推著一輛舊自行車在拾荒。他叫李永,是一位退休的小學黨委書記,五年前,他的兒子因病去世,治病欠下了37萬元債務;五年來,這位老人一直在為過世的兒子還債。攝影:趙志強【捐助支援李永】
李永今年74歲,從1998年開始,他就在赤峰市元寶山實驗小學任黨支部書記,2001年退休之后,他和老伴、兒孫一起生活,享受著天倫之樂,直到2005年,他的兒子李曉東得了癌癥。
“開始醫(yī)生講是腰病,治了一年不見好轉(zhuǎn),于是就到赤峰的大醫(yī)院檢查、結果是腎癌。”李永把兒子送到北京的大醫(yī)院,前后花掉了接近40萬,最終還是沒能救回兒子的命。2010年2月23日,兒子停止了呼吸,留給家人的只有照片中的笑容和一大筆債務。
李永和老伴住在赤峰市的一處平房里,為了給兒子治病,他總共向親戚朋友借了37萬元,兒子病逝后,他和老伴商量著還錢的事兒。他的老伴兒沒有工作,老兩口一個月的收入只有李永4000多元的退休金。為了盡早還清債務,李永有了外出拾荒的想法。
“人沒了,借款必須得還,有人說沒有錢就算了,我說不行,做人就得有信用?!睆?011年開始,李永把自己的退休金全部用來還債,自己每天推著自行車出去拾荒補貼家用。
李永每天早上六點出門,上午回家吃完飯,十點多再出去一趟,下午回家之后就在自家小院里整理撿來的廢品,就這樣過了整整五個年頭。這期間,兒媳在2012年改嫁,留下剛上初中的孫子給老兩口照顧。
羊年春節(jié)這幾天,廢品收購站沒有開門,春節(jié)期間撿的又多,小院里都堆滿了。老人每月拾荒平均能換來200多元,最多時也不過300元。
李永把撿來的廢品整理分類。他把電線里的銅絲扒出來,這樣能多賣點錢。
拾荒的路上走累了的時候,李永喜歡抽一支煙緩解疲勞。他舍不得買盒裝的卷煙,就自己買碎煙葉自己卷。
晚上,老倆口沒有事情做,便躺在床上看電視。為了省電,他們連燈都不開。
“這附近小區(qū)的住戶幾乎都知道我家的事兒,他們都叫我‘拾荒書記’,我也都得到過好多好心人的幫助。”老李說自己一開始有點顧慮,怕人笑話,又臟,但是轉(zhuǎn)念一想,不能管這些了,還債要緊。
小區(qū)里的一些住戶在得知他家的情況后,經(jīng)常把紙盒等能換錢的廢品攢下來留給他。
李永的孫子今年讀初中三年級,在他家臥室的床頭上,擺著一張孫子2009年拍的藝術照,那時他的兒子還沒有去世。照片的旁邊,是兒子小時候曾經(jīng)玩過的玩具,李永把它們留下來,送給了小孫子。
2015年正月十五剛過,廢品收購站一開門,李永就急著把廢品推去賣,因為孫子開學要交學雜費,急著用錢。
廢品收購站的老板知道李永家的情況,每次都多給他算一點錢。一車廢品換來了170元錢,孫子開學的費用終于有了著落。
回家的路上,孫子讓李永坐在車上休息一下,他在后面推著車。
小區(qū)里的樹秋天落了葉,春天又發(fā)了新芽,李永五年來的艱辛努力讓他看到了希望。37萬元欠款已還上了三十萬,只差四萬多了,李永感嘆道,“終于要見青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