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話:“吃在中國,穿在法國,玩在美國,住在英國?!边@句話雖有些夸張,但卻所言非虛。中華美食品種豐富,可謂天下第一。傳世的美食背后,不僅蘊(yùn)含著前人智慧,還蘊(yùn)藏著傳奇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有著比菜品更值得回味的精髓。民間有句話“民以食為天”,你知道有哪些美食與帝王將相有關(guān),卻也被百姓所愛嗎?我們來盤點(diǎn)一下這些美食的起源。
1.秦始皇討厭魚刺,成就爽口魚丸
傳說秦始皇特別喜歡吃魚肉,餐餐必須有魚肉。但是他卻討厭魚刺,若在菜種發(fā)現(xiàn)魚刺,廚師必會喪命。有個聰明的廚師發(fā)現(xiàn)用刀將魚剁成泥后,魚刺自然會和魚刺分離。廚師又將魚肉揉成丸子丟入雞湯,魚丸就這樣誕生了。這道菜爽口彈牙,又免去魚刺帶來的麻煩。秦始皇對此十分滿意,對這位廚師大加贊賞。從那以后,魚丸便名揚(yáng)四方了。
2.忽必烈發(fā)明了“涮羊肉”
涮羊肉是北方老百姓最喜歡的美食之一,而它的發(fā)明者是忽必烈。元朝時,忽必烈常常帶軍隊南下打仗。一次戰(zhàn)后,士兵勞累饑餓,忽必烈為重振士氣命人宰羊慰勞軍隊。不想此刻追兵突然來襲,時間不夠煮熟羊肉。忽必烈便命人將羊肉片成薄片放入沸湯中。士兵吃后士氣大振,打了個打勝仗。之后忽必烈又用此法犒賞將士,于是這種吃法也就慢慢流傳了下來。
3.油煎毛豆腐,朱元璋意外發(fā)現(xiàn)的美味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但他年輕時卻吃了不少苦。朱元璋自幼父母雙亡,在地主家做長工。一次,他不小心闖了禍,于是逃離了萬家,來到附近土地廟躲藏。和他一起干活的李大叔偷偷給他送了些豆腐,但朱元璋卻因病幾天都動不成??啥垢呀?jīng)長毛,饑餓難忍的朱元璋顧不得許多,支起了一口鍋將長毛的豆腐下鍋煎熟。朱元璋嘗一塊便覺得美味異常。后來,朱元璋當(dāng)上了皇帝,仍然經(jīng)常命人做這道菜。小小的毛豆腐搖身一變成了宮廷菜肴。
4.乾隆巧遇魚頭豆腐
相傳乾隆一次下江南微服私訪,恰逢暴雨,無處躲避。便就近借住在一戶窮苦人家。這家人為了招待乾隆,拿出家中僅有的魚頭和豆腐做了道菜給他吃,乾隆吃后覺得十分美味。回到宮中,他仍然常常回味這道菜的滋味。于是又回訪了這家人,還幫助他們來了飯館。魚頭豆腐這一道家常不僅傳奇還傳遞著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