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玉珠峰腳下的一處濕地(2016年8月21日攝)。
巍巍昆侖腳下,青藏高原腹地,長江、黃河、瀾滄江孕育而生。被譽為“生命之源”的三江源,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2016年,青海省肩負起國家生態(tài)文明改革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在三江源地區(qū)大膽嘗試、扎實前行,探路國家公園體制,打造美麗中國“生態(tài)之窗”。
新華社記者張宏祥攝
這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一角(2016年8月21日攝)。
巍巍昆侖腳下,青藏高原腹地,長江、黃河、瀾滄江孕育而生。被譽為“生命之源”的三江源,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2016年,青海省肩負起國家生態(tài)文明改革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在三江源地區(qū)大膽嘗試、扎實前行,探路國家公園體制,打造美麗中國“生態(tài)之窗”。
新華社記者張宏祥攝
這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玉珠峰一角(2016年8月21日攝)。
巍巍昆侖腳下,青藏高原腹地,長江、黃河、瀾滄江孕育而生。被譽為“生命之源”的三江源,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2016年,青海省肩負起國家生態(tài)文明改革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在三江源地區(qū)大膽嘗試、扎實前行,探路國家公園體制,打造美麗中國“生態(tài)之窗”。
新華社記者張宏祥攝
來自捷克的皮劃艇運動員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境內的通天河河道內進行漂流(2016年7月19日攝)。
巍巍昆侖腳下,青藏高原腹地,長江、黃河、瀾滄江孕育而生。被譽為“生命之源”的三江源,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2016年,青海省肩負起國家生態(tài)文明改革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在三江源地區(qū)大膽嘗試、扎實前行,探路國家公園體制,打造美麗中國“生態(tài)之窗”。
新華社記者張宏祥攝
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一名牧民在種植燕麥的草場內查看長勢(2015年9月14日攝)。
巍巍昆侖腳下,青藏高原腹地,長江、黃河、瀾滄江孕育而生。被譽為“生命之源”的三江源,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2016年,青海省肩負起國家生態(tài)文明改革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在三江源地區(qū)大膽嘗試、扎實前行,探路國家公園體制,打造美麗中國“生態(tài)之窗”。
新華社記者吳剛攝
一只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地區(qū)覓食(2015年5月19日攝)。
巍巍昆侖腳下,青藏高原腹地,長江、黃河、瀾滄江孕育而生。被譽為“生命之源”的三江源,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2016年,青海省肩負起國家生態(tài)文明改革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在三江源地區(qū)大膽嘗試、扎實前行,探路國家公園體制,打造美麗中國“生態(tài)之窗”。
新華社記者吳剛攝
一群藏野驢在可可西里地區(qū)覓食(2015年5月20日攝)。
巍巍昆侖腳下,青藏高原腹地,長江、黃河、瀾滄江孕育而生。被譽為“生命之源”的三江源,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2016年,青海省肩負起國家生態(tài)文明改革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在三江源地區(qū)大膽嘗試、扎實前行,探路國家公園體制,打造美麗中國“生態(tài)之窗”。
新華社記者吳剛攝
野牦牛在可可西里腹地覓食(2016年12月1日攝)。
巍巍昆侖腳下,青藏高原腹地,長江、黃河、瀾滄江孕育而生。被譽為“生命之源”的三江源,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2016年,青海省肩負起國家生態(tài)文明改革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在三江源地區(qū)大膽嘗試、扎實前行,探路國家公園體制,打造美麗中國“生態(tài)之窗”。
新華社記者吳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