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南京發(fā)布今年首個暴雨紅色預警,迎入汛首場暴雨!據(jù)南京市氣象臺消息,截至下午6時40分,南京站日降雨量已經達到245.1mm,創(chuàng)下南京站1951年以來日最大降水量氣象紀錄。雨水滲入歷史悠久的南京紫金山龍脖子段明城墻墻體內,經由其排水系統(tǒng)噴吐而出,形成了獨特的“龍吐水”景觀。這段城墻位于南京龍脖子路,長約30米。城墻距離地面約0.5-1.3米的位置。每年雨季下大雨的時候,強大的水壓之下,就有雨水滲透城墻,從城墻的縫隙中流了出來,場面十分壯觀。
城墻龍吐水是指城墻為山墻的情況下,山上大量的雨水流淌下來,必須要通過城墻自身建造設計中的排水系統(tǒng)及水流沖刷形成的排水縫隙向外“放水”,形成奇特的“龍吐水”現(xiàn)象。
南京明城墻修筑于明朝,最初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歷時20年,是世界第一大城垣,由內向外形成了皇城、宮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墻環(huán)套的格局,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guī)?;趾胄蹓眩阽婌`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蜿蜒盤桓達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墻的外廓城墻更是超過6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