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傳香,是中華香道文化最好的寫照。
國人用香,歷史悠遠。肇始于春秋戰(zhàn)國,滋長于秦漢,完備于隋唐,鼎盛于明清。
張愛玲曾在一部小說里寫道,
“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zhàn)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p>
今天,不防聽我為您說一支香的故事。
獨坐閑無事,熏香賦小詩。
在古代,香道再平常不過,香的使用幾乎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
寺廟焚燒的一柱香、佩掛在身的香囊、房間里安神養(yǎng)生的香......更有節(jié)日時的“熏香”活動,中秋去“熏月”,重陽來“郊熏”。
唐代, 品香被賦予了三種境界:得氣、得神、得道。
香文化也從聞香、品香而形成了由聞香、悟道等組成的完整的香道體系。 通過香這個載體來調(diào)動靈性,追求人與自然完美統(tǒng)一的文化。
同時人們把對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標準,“聞香識人”,香也就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是宋人筆下文人的精致生活。
“焚香入蘭臺,起草多芳言”、“麒麟不動爐煙上,孔雀徐開扇影還”、“閑吟四句偈,靜對一爐香”、“欲知白日飛升法,盡在焚香聽雨中”、“沉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清懷如水”
在唐宋詩文中,總能與香道雅韻不期而遇,香文化娉娉裊裊,穿過歷史與歲月,依舊浸潤國人心田。
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香文化從皇室貴胄到文人雅客,普及于社會各階層,其對國人人文精神的孕育,美學與哲學思想的形成影響頗深。
淡淡的馨香,不絕如縷的延續(xù)著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傳承。
氣味連接記憶,相對于其他感官,氣味更能帶你回歸東方的詩情畫意。
暗香浮動,那些無法明名狀的氣味就是這樣潛藏著,在某個時候讓你若有所思。
燃一柱香,靜坐,讀一本書,原本庸常的環(huán)境似乎平添了一份古意和超然。
香無定味水無定形,端看品香人與香共同成就, 香于無形之中調(diào)動著人的靈性。
“沉煙細細臨黃卷,凝在青煙最上頭”,當你看著 焚香的那屢青煙,緩慢的,一點一點的升起,內(nèi)心很容易就安靜下來。
燃,一爐香;靜,一世心。
以香安自家之份,養(yǎng)君子之德,參鼻觀之玄,開自性智慧,這大概就是古老而溫暖的香道文化精髓,穿梭時光,在浮華匆忙的今世,再次浮現(xiàn)于人心里的意義所在。
我們希望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多傳統(tǒng)而美好的居家細節(jié),把精致生活重新帶回每一個人的生命中。
看一本書,交一個朋友,甚至遇見一件美好的事情讓你砰然心動,這都是一種生活美學的存在。
美物計聯(lián)合西泠印社,推出心經(jīng)沉香,為您在現(xiàn)代喧鬧的生活中,尋一份心靈的純凈; 在夏日的時光中淺笑嫣然,在優(yōu)雅的沉香中坐忘煩惱。
更多精彩: 《凱風智見:注定無法贏取和平的戰(zhàn)爭首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