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叫做“做烤冷面的人,槍斃100次也不解恨”的文章在朋友圈廣為流傳,并引起了許多人的恐慌。文章圖文并茂的向大眾介紹了對烤冷面面片的實驗過程,在實驗里,作為食物的烤冷面面片竟然在1500度的高溫下,炙燒了15分鐘才開始變黑,卻未被燒穿。實驗者由此懷疑,這個深受大眾喜愛的特色小吃——烤冷面,其實是添加了有害物質(zhì)硼砂,能夠令食用者致死的“黑心食品”。但事實真的如實驗者所說的那般恐怖么?在事件的后續(xù)報道中,通過多家記者的實際試驗和相關(guān)部門對烤冷面面皮的檢測,并沒有面皮出現(xiàn)像文章中那樣高溫燒不穿和檢測出含有硼砂的現(xiàn)象。至此,我們基本可以得出結(jié)論了——吃烤冷面會致死,又是一條嘩眾取寵的謠言而已。
其實,隨著2006年的蘇丹紅鴨蛋、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再到后來的“皮革奶”、“地溝油”、“瘦肉精”、“塑化劑”、“毒生姜”、“鎘大米”、“過期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繼爆出,大眾對于飲食安全的神經(jīng)在不斷地被迫繃緊。也正是這種大眾對于食品安全的敏感,導致了許多吸引眼球、造成恐慌的食品謠言不斷出現(xiàn)。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唬人的食品謠言。
1、甜蜜的“染色西瓜”
前幾年,有部分水果商販表示為了讓西瓜可以看起來更艷麗,吃起來更甜,就通過打針的方式在西瓜未成熟之前進行甜蜜素和胭脂紅溶液注射。但,這個聽起來煞有其事的“打針西瓜”,卻是十分經(jīng)不起推敲的。且不論給西瓜注射的難度,只想如果給西瓜通過打針的方式注射甜蜜素跟胭脂紅,這樣不止會增加瓜農(nóng)的成本,而且會導致果肉與空氣接觸,加速內(nèi)部腐爛,增加瓜農(nóng)的損失。試問這樣吃力不討好的行為,誰會做呢?
2、搞不死的“豬肉鉤蟲”
近幾年,許多居民都說買到了帶有“鉤蟲”的豬肉,這些“豬肉鉤蟲”生命力頑強,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不死,甚至還有網(wǎng)友上傳了帶有“鉤蟲”的豬肉照片。不過,這看上去罪證確鑿,幾乎可以立刻給豬肉定罪的“豬肉鉤蟲”,本身就是一個大大的錯誤。部分豬肉內(nèi)確實可能會帶有一種叫做鏈狀帶絳蟲的寄生蟲,誤食后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但,“豬肉鉤蟲”卻是根本不存在的,那些所謂的“豬肉鉤蟲”的照片其實是豬的血管或者肌腱等結(jié)締組織,而肌腱等致密結(jié)締組織,一般的烹飪方法很難煮爛,這就造成了搞不死的“豬肉鉤蟲”的假象。
3、蘸甲醛“保鮮”的蒜苔
一段農(nóng)戶給準備出售的蒜苔通過蘸白色不明液體進行保鮮的視頻一經(jīng)上傳,就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廣泛傳播和討論?!鞍咨后w是什么?”“聽說甲醛可以防腐,不會是甲醛吧!”“甲醛有毒,吃了不會死吧”……然而,經(jīng)專家鑒定,這段視頻真的只是農(nóng)戶給蒜苔進行保鮮的常規(guī)操作,白色液體也不是甲醛,只是一般的保鮮溶液。而真正的甲醛,雖然有防腐的能力,卻不能用于蔬菜,蔬菜的新鮮度以及口感保持的責任,它無法勝任。
4、能致癌的豆?jié){
長期喝豆?jié){會致乳腺癌?一則寧波女士長期飲用豆?jié){卻被檢查出換上乳腺癌,雌激素水平超出常人幾倍的新聞,把一直被稱作健康飲品的豆?jié){一下子推上了風口浪尖。細細察看,竟然是因為豆?jié){里含有植物性雌激素,而許多人將此植物性雌激素當成了會導致乳腺癌的雌激素。其實不然,植物性雌激素,其本身不是“激素”,而是一種糖分,只是具有類似雌激素的功能而已。而且豆?jié){不僅不會致癌,適量飲用,還會因為大豆里含有的大豆異黃酮,起到抗癌的作用。
5、導致不孕的無籽葡萄
無籽葡萄,原本是為了讓消費者食用起來更加方便才研制出來的,卻不想被不明真相的群眾誤認為是涂抹了避孕藥或類似激素才導致了葡萄的無籽,從而引來了無妄之災。事實上,無籽葡萄是在葡萄開花時期施用一定濃度的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抑制種子發(fā)育,達到無籽的效果。而所噴灑的那些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是只針對植物有作用的植物激素,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無籽葡萄導致不孕的言論,純屬謠傳。
其實除了以上所盤點的“唬人”食品謠傳外,還有很多,像是“喝牛奶致癌”、“魚腥草致癌”、“純凈水降低免疫力”等等。目前,在民眾知識水平的有限、食品安全隱患的頻發(fā)和對人們飲食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增長的多重作用下,讓食品謠言的出現(xiàn)變得無法控制。但,雖然我們無法從源頭上杜絕謠傳,卻可以在過程中阻隔謠傳。面對任何未經(jīng)官方證實的言論,我們都要保持不跟風不傳播的態(tài)度,以免造成無謂的恐慌。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系凱風網(wǎng)獨家稿件,歡迎廣大媒體轉(zhuǎn)載,請點擊此處按要求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