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之家”大院位于距離遼寧丹東市區(qū)10多公里的九連城鎮(zhèn)下尖村,這里生活著幾十位孤寡老人和他們的“兒子”張克勤。大院里有十幾間小房,十幾間房就好像十幾個小家,這里就是一個家庭式的敬老院。(攝影&視頻/正在文化)
更多精彩:
“夕陽之家”收留的這些老人和張克勤非親非故,而且他們住在這里是完全免費的。他們大多是孤寡老人,沒有勞動能力,也缺乏生活來源。這些老人不僅有來自遼寧省內(nèi)的其他市縣的,還有的來自黑龍江、吉林,甚至很遠(yuǎn)的廣東。
在這個普通而又簡陋的農(nóng)家大院里,十多間房子新舊不一,大多數(shù)家具是陳舊的,但是老人們每天的生活是快樂的。
張克勤上小學(xué)時,老師經(jīng)常教導(dǎo),“向雷鋒叔叔學(xué)習(xí),幫助孤寡老人干點活”。那時,幾位孤寡老人常常逗張克勤,“你這么孝順,將來給爺爺奶奶們辦個敬老院吧?!睆埧饲诜浅UJ(rèn)真地說:“行,等我長大了一定掙錢辦敬老院養(yǎng)活你們?!彪m然老人們只是開了個玩笑,但他卻認(rèn)了真。多少年來,他一直記著年少時的夢,記得那些老人的渴望,辦一個敬老院的念頭始終沒改。
1992年,張克勤從所在的企業(yè)下崗后,自己辦起了一個小印刷廠,同時開始籌集辦敬老院的資金。1996年8月,張克勤手頭積攢了幾萬元錢,于是開始四處尋找可以做敬老院的場所。最終,他在九連城鎮(zhèn)下尖村買下了一處有四間房的院落,從此開始了他義務(wù)收養(yǎng)老人的日子。
21年間,“夕陽之家”前后收養(yǎng)99位孤寡老人,為33人養(yǎng)老送終,現(xiàn)有還在“夕陽之家”24人。張克勤每年有五六萬元的收入,幾乎全都用在了這個敬老院。他雖然自己處處省吃儉用,但把老人們生活必需的設(shè)施悄悄置備齊整了。
“夕陽之家”贍養(yǎng)的老人越來越多,敬老院也由過去的四間房變成了十幾間房。經(jīng)過二十余年的努力,張克勤為孤寡老人們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
張克勤把老人們的住、食、衣、樂、醫(yī)、喪等全部包了下來,敬老院每年的花銷主要靠他印刷廠的收入支付。后來他把一年兩萬多的退休金也投入其中。
張克勤每天都要從早忙到晚,每天除了準(zhǔn)備一日三餐外,他都在租種的地里種莊稼蔬菜,養(yǎng)雞養(yǎng)鴨,以便讓老人們有細(xì)糧和雞蛋鴨蛋吃。
地里的菜是自己種的,基本上不用農(nóng)藥,所以老人吃起來也會非常的放心。
有時候附近的人把流浪的小狗也往這里送,對待需要救助的小動物張克勤同樣奉獻了愛心。
有的老人像小孩子一樣愛耍脾氣,張克勤對此有自己的絕招,每當(dāng)這個時候他就給老人做些好吃的,或送給老人一件小禮物,只要老人一笑,問題就解決了。
每逢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張克勤都盡量把老人帶出村落,或游覽鴨綠江旖旎的風(fēng)光,或去錦江山公園享受綠樹美景。
為確保老人能順利出行,張克勤得發(fā)動全家人的力量——女兒女婿也來幫忙看護,張克勤則是左拉右提。每次出行,他一定還要帶上老人照一張大大的“全家?!?。
三個月之前,張克勤的老伴突然病逝,張克勤前后才去醫(yī)院看過老伴三次,加在一起還沒超過半小時。這成了張克勤最大的遺憾,自從有了敬老院,自己20多年沒回家,和妻子結(jié)婚35年,在一起的時間還沒超過五年。
張克勤擦干了眼淚,又要開始為老人忙碌,每天他最后一個吃飯,最后一個睡覺,但愿他會在忙碌中忘掉憂傷。
這些年來,張克勤為了老人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但他總是笑著應(yīng)對。
雖然每天還必須為老人們的生活忙碌,但張克勤并不感到困苦,他說:“把這個敬老院辦好,為這些老人服務(wù),我這人生也算沒白走一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