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牧民鬧爾甫阿拉西換好為實景演出準(zhǔn)備的服裝。
“演出中有牛馬羊等大量牲畜入場,請注意自身安全,不要走下看臺。”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巴音布魯克鎮(zhèn)上舉辦的《東歸·印象》演出現(xiàn)場,60多匹馬涌入不足10米寬的舞臺跑道,在波浪般起伏的馬陣中,蒙古族牧民鬧爾甫阿拉西身披羊毛大袍,馭馬疾馳,馬群隨著馬鞭所指奔騰而去,他高超的馭馬術(shù)得到滿堂喝彩。
今年57歲的鬧爾甫從小生活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十幾歲就開始放牧,馭馬技術(shù)遠近聞名。家里除了羊群,還畜養(yǎng)了60多匹馬和近60頭牛。2014年,《東歸·印象》大型實景演出籌備上演,作為土爾扈特部落的后裔,鬧大爺和他的100多牛馬“群演”被邀請參加演出。隨著馭風(fēng)而行的場景成為演出中的經(jīng)典瞬間,鬧大爺和他的牛馬一起成了演出中的“明星”。
6月中旬到9月中旬是巴音布魯克草原的旅游旺季,只要天氣晴好,每天晚上8點,鬧大爺和妻女就會趕著自家的牛馬從草場來到土爾扈特民俗文化村,同來自草原四面八方的260多位牧民一起,為游客獻上一場原汁原味的實景大戲。
牧民傳統(tǒng)生活和現(xiàn)代旅游業(yè)的結(jié)合,為巴音布魯克打造了優(yōu)質(zhì)的旅游項目。火爆的演出帶來了可觀的收入,每位牧民每天演出費100元,每匹馬、每頭牛的演出費是20元,平均一場收入2000多元。按一個月20場計算,鬧大爺一家在旅游季能增收10萬余元。在他的帶動和指導(dǎo)下,周圍牧民也陸續(xù)將自己的牛馬牽出來參加演出,共同分享巴音布魯克發(fā)展旅游業(yè)帶來的紅利。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更多精彩:
8月18日,妻子巴雅爾太在演出前為丈夫鬧爾甫阿拉西整理服裝。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8月18日,牧民鬧爾甫阿拉西家的馬群在演出現(xiàn)場奔跑。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8月18日,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牧民鬧爾甫阿拉西的妻子巴雅爾太把晚上參加演出的牛趕到一起。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8月18日傍晚,牧民鬧爾甫阿拉西趕著馬群去參加當(dāng)晚的實景劇演出。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8月18日,專業(yè)演員在《東歸·印象》演出中跳舞。 新華社記者 李京攝
8月18日,鬧爾甫阿拉西的妻子巴雅爾太趕著牛群前往土爾扈特民俗文化村。 新華社記者 李京攝
8月18日拍攝的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鬧爾甫阿拉西家的牧場就在這里。 新華社記者 李京攝
8月18日,鬧爾甫阿拉西在《東歸·印象》演出中馭馬而行。 新華社記者 李京攝
8月18日,牧民在《東歸·印象》演出中表演。 新華社記者 李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