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自有席,有席自有禮,有禮更有情。
中國素有“禮義之邦”的美譽(yù)。自三代以來,禮就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總準(zhǔn)則、總規(guī)范。
壹
酒文化中的“禮”
酒文化中的“禮”,多表現(xiàn)在祭祀和宴飲中。
商周兩代
青銅制作的飲酒器屬于禮器,
使用時(shí)有嚴(yán)格的尊卑之分。
在宗廟舉行祭祀,
因祭祀者身份、地位的不同,
所持的飲酒器也不一樣。
在進(jìn)食之禮中,
葷素菜肴和酒漿要放在一定的位置,
有左酒右漿的規(guī)定。
現(xiàn)在的宴席上
杯筷盤碟仍需擺置有序、
客人動杯總在主人敬酒之后、
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
這些還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遺風(fēng)。
貳
酒文化中的“情”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為透徹。
陶淵明的“過門輒相呼,有酒斟酌之”
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shí),我今停杯一問之”
凸顯了閑情
杜甫的“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則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種回蕩人心的情。
凄之、慘之、憐之、惜之,
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酒文化的精髓:禮與情。
以酒之名,
將憂思快樂傾瀉而出,
與好友說不盡道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