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古時期,人們就意識到了環(huán)境對我們的影響,老祖宗們會逐水而居,依山而住,這些居住方式,都是為了能夠接近生產(chǎn)資料,方便生活,同樣也是為了能夠躲避風雨、野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逐漸形成了村落、城鎮(zhèn),而人們的居住方式,也從穴居到了建房。但無論是什么樣的居住方式,都改變不了人們追求吉利,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間有這樣的一句俗語,說的就是老祖宗對居住環(huán)境的講究,這句話就是“寧住缺角屋,不住破腦房”。那么這句話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老祖宗認為“四平八穩(wěn)”的房屋才是最好的。所謂“四平八穩(wěn)”,簡單地來說就是四四方方。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老祖宗修建房屋的時候,總是習慣于“象天法地”。所謂的“象天法地”,其核心便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而且古代哲學講究“人法地,地法天”,所以我們居住的房屋,一定是與“地”相合,即四四方方。老祖宗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家宅安穩(wěn),寓意完滿。
而所謂的“缺角屋”,就是指原本四四方方的房屋,少了一個角,就變成了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在民間的認知中,房屋缺了不同的角,就會有不同的寓意。比如說東邊缺角,就會預示著家宅不安,易和人起沖突;南面缺角,或許對財不利等等。
但是,即便這樣,老祖宗也有“寧住缺角屋,不住破腦房”說法??梢娕c缺角屋相比,破腦房更令人不喜?;蛘哒f“破腦房”更加危險。
那么,什么又是破腦房呢?
所謂“破腦房”,用最通俗的話來解釋,就是對大腦不好的房屋。還有種解釋,就是‘破腦房’的屋子,會對人們的休息有影響。
在民間,人們認為臥室的床頭不能對著廁所,床位也不能置于橫梁之下,因為這樣的房屋會影響到屋內(nèi)主人的休息,從而導致家宅中出現(xiàn)一些不和諧的事情。
但是,無論是“缺角屋”,還是“破腦房”,都只是民間老祖宗的一種主觀的想法,沒有任何的科學理論依據(jù)!但即便如此,這樣的說法在民間也依舊有很大的群眾基礎。
其實,老祖宗這種“寧住缺角屋,不住破腦房”的說法,只是民間風俗受到了傳統(tǒng)哲學觀的影響,認為民間一個好的居住環(huán)境,務必會有“藏風聚氣”的效果。而所謂的藏風聚氣,按照今天的話來講,無非就是“南北通透”、“采光好”。
在古代,古人對居住環(huán)境營造的重要手段,就是“寧住缺角屋,不住破腦房”之類的說法,最開始的時候,人們會用觀察地貌、水形的方式來選擇居住地,或者是營造房屋。到了后來,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人們將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等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與房屋建造聯(lián)合在一起,
所以說,到了后來,房屋的建造,已經(jīng)不單單是為了一個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其中更是蘊含了深刻的文化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