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潮州市湘橋區(qū)在韓文實驗學校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組織“非遺體驗”“非遺講座”“展覽展示”“閱讀進?!钡蓉S富活動,邀請潮州花燈、潮州剪紙、潮州麥稈剪貼畫、潮州手拉壺、潮州歌冊、潮州歌謠、黃氏中醫(yī)正骨療法等多個非遺項目的大師進校園,課堂里充滿了濃濃的藝術氣息和歡聲笑語,一顆顆“非遺”的種子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fā)芽,推動潮州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fā)展。
活動現(xiàn)場
將目光聚焦在“非遺體驗”區(qū),只用一會工夫,一盞精致花燈便在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花燈”市級傳承人黃韜的巧手上制作完成,學生們爭相模仿制作,不時向師傅請教,逐漸掌握了制燈的技巧;另一邊,一張張普通的彩紙經過剪紙主教老師莊喜嬌的幾番折疊和修剪,仿佛被施了“魔法”,眨眼就變成了各種形狀,引得學生們驚嘆連連,紛紛動手模仿;揉泥、拉坯、修坯;而潮州手拉朱泥壺工藝師佘勛榮邊講解邊示范,他手中紅色的黏土在指尖上“跳舞”,漸漸變成初見雛形的茶壺……
不遠處的“非遺講座”區(qū),潮州歌謠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林朝虹耐心講解潮州歌謠的內容,一遍又一遍地引導學生吟唱;黃氏中醫(yī)正骨第四代傳承人黃林周用專業(yè)的知識和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什么是常見的運動損傷、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等,教導學生如何預防運動受傷和受傷早期如何處理。
與此同時,活動現(xiàn)場將湘橋區(qū)的28個各級代表性非遺項目制成展板,以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向學校師生展示“非遺”保護項目的獨特魅力,普及“非遺”相關知識。不僅如此,數(shù)字圖書館閱讀推廣、法律法規(guī)宣傳,贈送書刊等活動也在現(xiàn)場開展。
“學校開展這次活動,邀請老師來教我們做麥稈畫,我也參加了這次活動。希望以后學校還能再舉行這樣有關非遺文化的活動,讓我們更加了解非遺文化。”韓文實驗學校學生蔡沈曄高興地表示。
林朝虹認為:“非遺文化進校園,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對非遺文化,其實就是我們的鄉(xiāng)土文化、地域文化的一種認同,那么就要從孩子抓起,從娃娃抓起。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必須采取不同的形式、方法去呈現(xiàn)非遺文化,讓孩子樂于接受,才能真正地進校園、進課程、進頭腦。”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蟻璐雅 通訊員 湘聞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朱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