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guī)阕哌M陽臺上的小菜園,去認識一種蔬菜——苦瓜。記得我第一次吃苦瓜時,咬了一口立刻將它吐出。然而,它卻是一道獨特的美食。
我們村里有位被親切稱為“苦瓜籽”的鄒大伯,他對苦瓜籽情有獨鐘。村里人的苦瓜籽,總是毫不吝嗇地送給他。鄒大伯對醫(yī)藥知識略知一二,他翻閱一本破舊的《本草綱目》,告訴我們:苦瓜籽具有益氣、滋陰、降火、清熱、消暑、降糖、涼血的功效。他還說苦瓜甚至被譽為“植物胰島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嘗試吃一小片苦瓜,然后再一小片。漸漸地,我開始欣賞那種先苦后甘的味道,不知何時,甚至吃苦瓜籽了。
記得有一年,我參觀了惠州博羅空中田園,那里以有機方式種植著苦瓜,果實掛滿整個棚。購買了5斤,價格稍貴。路過的游客指著苦瓜道“丑死了”、“豬八戒”。確實,這種苦瓜長得彎彎曲曲,又小又皺。然而,游客們并不知道這種顏值不高的苦瓜,才是真正原味佳肴。
苦瓜之苦,源自其內含的苦味素,這不僅賦予了苦瓜獨有的味覺特色,苦味,考驗著我們的味蕾和對美味的執(zhí)著。
苦瓜之甘,來自于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和多重健康益處??喙虾卸喾N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頗為豐富。除此之外,它還含有特有的生物活性物質——苦瓜素,研究發(fā)現對于調節(jié)血糖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我最喜歡母親做的釀苦瓜,餡料是五花肉和蔥頭,還有浸泡過的糯米。
釀苦瓜是客家人的傳統(tǒng)菜式,盡管苦瓜帶有苦澀,但它獨特的甘香味道卻能在口中久久留存,特別適合在夏秋季節(jié)食用,去燥解毒。傳統(tǒng)的餡料是糯米和蝦仁,糯米能增強肉餡的黏度,中和苦瓜的苦味。如果你喜歡苦瓜的原味,也可以用簡單的豬肉餡。
在農村,雖然缺乏冰箱,釀苦瓜卻能在無需冷藏的條件下保鮮一整天??茖W家發(fā)現,苦瓜汁液對肉類食品有顯著的防腐作用,效果甚至能與添加苯甲酸鈉的肉類食品相媲美,而且這種防腐效果幾乎不受溫度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苦瓜并不抑制霉菌的生長。
雖然苦瓜的健康益處眾多,但并不是人人都適合食用??喙闲院?,胃寒、脾胃虛弱的人群應該適量食用。
其外表“坎坷不平”的苦瓜,揭示一種生活態(tài)度,勇于面對“苦味”,最終品嘗到“甘甜”。仿佛在默示“苦盡甘來”的人生智慧。
陽臺上栽種苦瓜的知識
《城市玩種菜:向陽菜園寶典》主編李向陽,農業(yè)專家 、知名科普作家,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從事蔬菜研究三十多年,主持和參與國家、省、市科研項30多項。育成通過省品種審定的蔬菜優(yōu)良新品種14個,先后獲得國家、省、市科技(科普)成果獎勵23項次。著有科普書籍《專家教你種蔬菜》、《蔬菜無公害技術培訓首選教材》、《城市玩種菜:向陽菜園寶典》等,作品曾獲全國、省、市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
《城市玩種菜:向陽菜園寶典》介紹:
苦瓜屬葫蘆科,有長身油綠、長白、大頂、珍珠等類型,喜光耐熱,采收期長。
根據季節(jié)選擇耐寒或耐熱品種。播種前先進行浸種催芽,種子置于30~32℃(夏季放在室內即可),燙種15~20分鐘,浸水8~10小時。催芽2~3天見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平整泥土,挖2~3厘米深的小洞。播種時白根朝下,覆蓋約2厘米厚的細土,覆土后再蓋透氣的枯植被,然后淋透水。
子葉出土前泥土保持濕潤,出土時及時揭開覆蓋物。低溫春季見泥土表層開始發(fā)干變白時才淋水,炎熱的夏天則每天都要淋水。早春育苗如遇冷空氣時注意保溫。
2~4 片真葉時選擇矮壯、葉色綠、無病蟲小苗進行移植。裝盆時施足基肥。移苗前先將苗床淋透水,移苗時要連根帶泥一起挖出,不傷小苗。將苗連土坨放入穴內,扶正,培土并稍壓實。栽培深度以子葉平地為宜。每盆可定植2株,同期種植兩株以上。定植后澆足定根水,熱天要遮陰、降溫護苗。
開花結果期要淋足水。土表見干后就要淋水,一般早上淋水1次,炎熱天氣早晚各淋1次。勤施薄施追肥,每周可淋1~2次速溶液肥(0.1%~0.2%)或施入少量復合肥、鉀肥。
植株開始抽蔓下垂生長,及時搭架或掛繩子向上牽引。選留健壯側蔓 3~8條,及時摘黃老病葉,保持通風透光。
苦瓜雌雄異花,需要人工授粉。授粉宜在上午進行,摘下當天開放的雄花(花柄無瓜),給當天開放的雌花(花柄有瓜)授粉。
當瓜長大了,表面有明顯光澤時,要及時采收。一般從授粉到采收為15~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