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九個西藏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共同虛構出的一天,但是又是真實的一天,它由無數(shù)個創(chuàng)業(yè)者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jié)構成,這些碎片化的生活片段串起了在拉薩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最為普通的一天,并稱之為浮生一日。然而這些普通的年輕人,卻成為了拉薩這座宏偉城市中熠熠的星光。攝影/王遠凌 編輯/鄒怡
更多精彩:
火熱的田野
佛坪“流水席”
老藝人的剪紙藝術
早上七點,珠勤來到一家甜茶館想買一份早餐,但由于時間太早,人家也不過剛剛開門。相對于內地的城市來說,拉薩的一天開始得還是要晚一些。
珠勤,26歲,拉薩人。畢業(yè)于河北唐山工業(yè)學校市場營銷專業(yè),是拉薩小有名氣的街舞舞者,在拉薩獨立經營著一家影視制作公司。他喜歡稱自己為“雜家”。珠勤大學期間就開始創(chuàng)業(yè),街舞、紋身工作室、玩音樂、還打算“進軍”餐飲業(yè),表面上他是什么好玩做什么,其實對于每一份工作,珠勤都誠懇地當成學習的機會,并樂于嘗試。
早上八點,絳白卓瑪開始沿著大昭寺的轉經道磕長頭。卓瑪來到拉薩后,把工作室放在了大昭寺旁邊,因為很長時間以來都在忙建立公司,發(fā)展客戶。作為佛教徒的她心中一直有個夙愿,就是圍著大昭寺磕一圈長頭,為遠在云南的家人祈福。
絳白卓瑪原名叫七追卓瑪,云南香格里拉人,從云南民族大學旅游管理專業(yè)畢業(yè)后,卓瑪進了一個事業(yè)單位,但是沒多久她就背著家人跑到了北京一家高端旅行定制的公司。在北京的工作讓她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產生了更大的興趣,于是她辭職到拉薩創(chuàng)業(yè),做起了精品旅游紀念品開發(fā)的生意。
早上九點,住在拉薩城郊的怡嗡扎西開始了每天的必修課——打坐冥想。
怡嗡扎西,32歲,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人,畢業(yè)于魯東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扎西的個人經歷非常豐富,從網絡編輯到甘孜州警察,又到北京公司老板的私人助手。2010年,扎西來到拉薩,做過酒店大堂經理、畫廊合伙人、服裝設計師,現(xiàn)在經營著一家以時尚藏裝為主打的個人時裝工作室。
拉薩早上的十點才相當于內地沿海城市的八點,但是即便如此,創(chuàng)業(yè)者們都陸陸續(xù)續(xù)地開始了自己的工作。德慶玉珍正在進行她新一期的青墨齋項目,旨在給拉薩的初高中女孩子通過寫作進行自我認知的機會,由于很多藏族人對于這種教育理念不是很理解,所以不少家長持觀望態(tài)度。
德慶玉珍,拉薩人,27歲,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專業(yè)畢業(yè),紐約大學教育政策專業(yè)碩士。玉珍才回拉薩不久就成立了自己的教育咨詢公司,她只做女性教育,這是她在紐約大學的導師給她的建議:回到拉薩,回到需要她的地方,用你學到的知識去改變那里。
扎次,28歲,西藏日喀則江孜人。畢業(yè)于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貿易專業(yè)。作為合伙人之一,他現(xiàn)在管理著一家專業(yè)教育培訓機構,同時也是學校英語老師。扎次大學畢業(yè)之后就一直在成都的培訓學校做英語老師,講一口流利標準美式英語的他也去過美國進修。帥氣陽光的他有著非常自律的工作習慣。
扎次,28歲,西藏日喀則江孜人。畢業(yè)于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貿易專業(yè)。作為合伙人之一,他現(xiàn)在管理著一家專業(yè)教育培訓機構,同時也是學校英語老師。扎次大學畢業(yè)之后就一直在成都的培訓學校做英語老師,講一口流利標準美式英語的他也去過美國進修。帥氣陽光的他卻有著非常自律的工作習慣。
旦增格西,西藏尼木縣人,畢業(yè)于西北民族大學藏文文學。西藏地區(qū)最出名的藏香是來自尼木的水磨藏香,旦增的家族曾經就是尼木最大的藏香生產主,旦增從小就浸淫在藏香的文化氛圍中,但是他認為現(xiàn)在在拉薩經營藏香的商店太多了,所以,他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做一個藏香體驗館,把藏香的制作方法公之于眾,讓普通百姓自己可以來體驗制作藏香。
中午十二點,收集好了家里的東西,旦增突發(fā)奇想地坐了下來,開始一點一點地剝柏樹皮。尼木藏香最主要的原料就是柏樹干,剝皮之后,在水磨的作用下,直接將整節(jié)樹干打磨成為木屑,然后加入多種香料制成藏香。旦增說他從小就是這樣在田間地頭做藏香,這種快樂,買香的人是體會不到的。所以他才想做一個體驗館,與更多的人分享他的這份樂趣。
十二點的大昭寺,嘎瑪尊追桑布接到了自己的客人,在未來的幾天內,他是這些游客在拉薩旅行的導游,也有信心跟他們成為朋友。
嘎瑪尊追桑布,26歲,西藏當雄羊八井人,畢業(yè)于西北民族大學藏文專業(yè)。畢業(yè)后他像大多數(shù)藏族青年一樣考了公務員,在一個鎮(zhèn)上做了半年的村官,然后就辭職到拉薩做唱歌寫詩的文藝青年。成為導游其實是迫于生計,也讓他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在老家羊八井建立一個具有合作社性質的草原畜牧體驗中心,一方面幫鄉(xiāng)民在拉薩買土特產、手工藝品,另外一方面制定旅行線路,把游客帶到自己的村子。
中午1點,怡嗡扎西安排好了一天的工作,就開始發(fā)呆,他喜歡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自己的事情,比如看看拉薩人著裝的變化,讓自己有更多新的想法。雖然有著自己的公司,但扎西無論從衣著面貌,還是思維方式,都更接近于藝術家,而非生意人。
下午兩點,扎次回到了學校,下午上課之前,是學生家長來的最多的時候,他也利用這個機會多跟學生家長交流意見。
下午三點,次仁扎西帶著睡意來到自己的工作室,聽歌手新創(chuàng)作的幾首作品。
次仁扎西,27歲,拉薩人,畢業(yè)于西藏大學藏語新聞專業(yè)。次仁能唱歌也能寫歌,畢業(yè)之后家里也是要求他考公務員,他連想都沒有想就借了筆錢成立了一個音樂制作公司,小有野心地想包裝藏族音樂藝人。沒有想到第二年真的開始就發(fā)掘了一個不錯的組合,然后就做起了 “藏式新音樂”,幾年發(fā)展下來,手上簽約的音樂人在不斷增加,風格也涵蓋了說唱、放克、爵士以及民謠等。
下午四點,在各個酒店網點巡視完一圈后的卓瑪,又開始親自送貨。在拉薩,她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由于是起步階段,雖然產品口碑很好,但畢竟不是批量,而且多走網上業(yè)務,所以她暫時一個人也應付得來,只是有時候遇到有人要貨要得急,她也必須得肩挑背扛地親自走一趟。
下午五點,扎次準時下班,他晚上約了女友看電影。所以平常喜歡騎單車的他,換了輛電瓶車去接女友。
下午六點,今天歌手的狀態(tài)也不是很好,大家都覺得有些疲憊的時候才想起來一天沒有吃飯了,于是叫來外賣邊吃邊討論。次仁工作室的墻上有很多別致的墻畫,最大的這張畫的是佛教里面一只叫迦陵頻伽的神鳥,它有著三界里面最好聽的聲音,而且這聲音有著教化世人的作用。
下午七點,卓瑪回家做了晚飯,簡單對付一下。卓瑪住的拉巴寧讓大院曾經是五世達賴的行宮,由于是老房子,用水只能在院子中央,廁所也是公共的。但是她喜歡這里,一方面在八角街里面,又靠近大昭寺對她生意有幫助,另外一方面,她覺得這才是她喜歡拉薩的感覺。
晚上八點,朱勤也走到了桑耶寺的外頭,面對成片的油菜地,他有些想在拉薩的女友了。就給她打了個電話。朱勤說,女友的家世比自己好很多,相比起來就是一個窮小子,所以他必須用更加努力的工作來換取對方的尊重。
晚上九點,怡嗡扎西陪著老婆散步到布達拉宮前。他們是一對甜蜜的小夫妻,吳倩是扎西的“粉絲”,很喜歡聽扎西講各種各樣的想法,而扎西也知道,如果沒有吳倩幫他打理日常的瑣事,他也不可能全身心地做自己。
此時,同樣已經成家的東才就沒有這么清閑了,他還在八角街里面挑選民族特色的裝飾品,他想把自己的店面裝修搞得更為特色一些,所以要多走訪一些,白天游客多,他更喜歡安靜地談生意。
東才,30歲,甘肅瑪曲人,畢業(yè)于西北民族大學藏文文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被分配當?shù)貜V播局,連單位大門都沒進就直接跑到拉薩來創(chuàng)業(yè)。由于家里歷來做裁縫,所以到拉薩之后就開始他就創(chuàng)立自己藏族服裝品牌。幾年之內,在大藏區(qū)發(fā)展了十家店。現(xiàn)在,他又看上了酸奶生意,打算推廣家鄉(xiāng)的天然酸奶。
晚上十一點,年輕人的夜晚是豐富的,但大多數(shù)創(chuàng)業(yè)者在十點后都安靜了下來,窩在家里看看書或者上上網,只有次仁扎西來到了酒吧。今天錄歌的情況他不太滿意,所以來酒吧散散心,給自己找找靈感。都說拉薩是個適合發(fā)呆的地方,人人都想在此偷得浮生一日閑,但這些創(chuàng)業(yè)者依舊步履匆匆,這才是屬于拉薩——這個城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