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污染、關注環(huán)境問題似乎一直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主題之一,其包括了攝影、裝置、行為藝術等。藝術家吳迪對環(huán)境污染的現(xiàn)象進行了長期調查,在獲得大量準確可靠的數(shù)據(jù)后,他用影像來攝取被掩蓋的真相,讓觀者直視環(huán)境污染的關鍵點:污染源的景象、受害者的身體和精神狀況。此次藝術家針對霧霾所做的藝術活動,提出環(huán)境問題的同時提倡大家關注健康。
霧霾問題的惡化與中國高能耗高污染的高碳經(jīng)濟模式息息相關?;鹆Πl(fā)電(主要靠燒煤炭)和汽車市場的急劇膨脹在大量釋放溫室氣體的同時也加劇了霧霾的產(chǎn)生。在作品《風景》中,吳迪用了一年時間聚焦中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幾個城市,對霧霾的成分、嚴重程度、形成原因、社會反應及生命健康等做了大量的調查分析后,沖破各種無法想象的阻力和不可預見的危險,到最大污染源實地拍攝。
更多精彩:
火熱的田野
佛坪“流水席”
老藝人的剪紙藝術
《風景》:全景式視野,呈現(xiàn)了燃煤企業(yè)的規(guī)模、排污情況,以及和周邊居民區(qū)的關系等。
《風景》:矩陣的拍攝方式,清晰攝取了盡可能多的具體細節(jié):廠房、煙囪、民宅、農田、各種不同身份的人在各自的生活軌道上勞碌奔忙……
《445個口罩》: 霧霾可能是時下讓國人很痛苦很糾結的一件事,2012年2月,按照《北京2012-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未來18年,以每年5%的空氣質量提升,北京至少還要面對1500個PM2.5爆表(超過500數(shù)值)的天氣,如果按照每三天更換一個防止PM2.5的口罩,人們還需要佩戴445個口罩。作品《445個口罩》拍攝于天壇,而天壇是中國古代皇帝祭祀上天保佑國泰民安的場所。
《霾之禍》:2013年1月13日下午,北京東三環(huán)附近,空氣污染嚴重,PM2.5指標一度逼近1000,一個小女孩手持氣球坐在圍欄上。這個小女孩鼻子接著呼吸管,呼吸著氣球中僅剩的潔凈空氣。
《霾之禍》:2013年新年伊始,中國多個地區(qū)霧霾,能見度不足200米。逐年增多的霧霾天氣,讓中國空氣污染的嚴重狀況暴露于有形,既強化公眾對解決污染問題的迫切感,也推動政府加強空氣質量監(jiān)控。
《行為攝影:祈禱藍天》:2014年2月25日下午,持續(xù)將近一周的中度空氣污染,北京天壇祈年殿前數(shù)名藝術家以行為藝術方式呼吁關注空氣污染?!八囆g家暴露在空氣嚴重污染的室外,就是要通過行為藝術,來呼吁公眾反思現(xiàn)狀,關注環(huán)保,珍惜健康?!彼囆g評論家杜曦云說。
《塵浮于世》:這個系列作品拍攝了中國不同地域戴著防毒面具的人。
《塵浮于世》:作品中的人物戴著防毒面具,在唯美中發(fā)現(xiàn)一種具有時代特征的視覺反差。
《塵浮于世》:在這個推倒一切重新建設的大時代下,美好環(huán)境往往是以健康為代價的,人們在意識形態(tài)里無奈的對自我進行著封閉與保護。在享受這個優(yōu)美環(huán)境的時候,卻不知情的被各種毒害侵蝕著。
《塵浮于世》:吳迪怕自己被扣上一個符號——一個致力于環(huán)境的攝影師。藝術圈子里的影像作品這些年在他看來,很少有作品是能和當下社會發(fā)生關聯(lián)、能夠對社會、對政府和民生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吳迪的主要初衷是想把當代藝術跟社會熱點能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對話。
“08年奧運會的時候,外國運動員過來戴著口罩,大家都在罵,當時我也覺得挺憤慨的,就像在侮辱我一樣。而后我就在反思,我想這個事情肯定不是那么簡單,然后了解之后知道,空氣污染是存在著的問題,但是那個時候沒有具體的數(shù)據(jù)?!眻D片出自《塵浮于世》。
“2011年我開始用藝術的形式把霧霾作為作品創(chuàng)作,希望能夠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思考。我的每一組作品背后都有一個真實的事件和背景,雖然整個創(chuàng)作手法是藝術化的,但這些東西必須要經(jīng)得起推敲。深入的調查也好,專業(yè)團隊數(shù)據(jù)的分析也好,我只是想對目前這個狀況,人、社會和生命做一個扎實的描述。”圖片出自《塵浮于世》。
“我覺得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根源應該是當下社會問題。脫離了當下社會,藝術只能存在于一個狹小的空間里。藝術家不會給出唯一解讀。當一件藝術品完成,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所謂一百個觀眾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眻D片出自《塵浮于世》。
空氣、水、土壤,是人的生命能夠存活下去的最基本物質資源,我們似乎與生俱來就能擁有它們,以致經(jīng)常遺忘它們??萍几咚侔l(fā)展的今天,我們消費著無限豐富的物質,但當空氣、水、土壤的質量越來越惡化時,我們才意識到什么是最寶貴的,去思考我們目前擁有什么權利、缺乏什么權利……圖片出自《塵浮于世》。
從我們的慣性思維和秩序來看,吳迪竭力呈現(xiàn)的鏡像,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當個體的生命活力、自由意志長久沉睡時,會默認一切。明知在劫難逃卻裝睡不起,那就活該如此。圖片出自《塵浮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