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可以成為基督教中國化實踐探索的一個切入點,一種新嘗試。藉茶文化建設的開展,基督教的信仰表達更具有中國特色,更適應中國式思維,更易被中國社會理解和認同?!痹?1月1日山東省基督教兩會召開的基督教中國化和齊魯神學體系建設座談會上,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副會長、山東省基督教兩會主席高明說。
茶文化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征,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近年來,山東省基督教兩會以茶文化為載體,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浸潤,把中國化引向深入。
當天,10余位基督教研究領域專家學者與山東省各市基督教兩會相關負責人、山東神學院師生,熱議茶文化與基督教中國化。
高明說,參照以茶為媒的茶道文化和茶道精神,以茶喻人,從茶的沉浮變化中思考基督徒的人生,將幫助中國基督徒更好地實踐個人靈修,提升個人情操和境界。
高明認為,儒釋道三家,尤其是佛教,在其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與茶發(fā)生接觸并逐漸相互滲入、相互影響,最終形成了“禪茶一味”的禪茶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史上的一種獨特現(xiàn)象。這應該成為基督教在進行中國化實踐時的重要借鑒。如何將基督教的倫理精神與茶文化結合,形成基督教特色的茶道精神,發(fā)揮其在人文關懷和人生日常生活中的社會化育功能,將具有深遠意義。正如教會歷史上的修道院文化,就是在西方文化處境下逐漸形成的靈修方式。而如何借助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茶文化處境,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靈修范式,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
“作為禮儀之邦,客來敬茶很早就成為一種社交禮儀?,F(xiàn)在,以茶待客以及相應的飲茶禮儀在人們的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更為普遍。”高明說,茶禮背后透露出來的尊敬與服務意愿,更容易被中國文化處境下的人們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吸引人融入彼此相愛、互相服侍的氛圍中。
高明認為,中國人所講的“道”是一個內涵與外延極為豐富的哲學用語,其意義可以涉及技巧、法則、道義、倫理等各個層面。中國人不輕易言“道”,在飲食、玩樂等諸多活動中能升華為“道”的恐怕只有茶道了。以茶悟道強調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在高明看來,將茶文化融入神學思想建設,開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設,是“弘揚中華文化,努力把宗教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的積極探索,是努力推進基督教中國化的具體實踐。
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卓新平說,傳統(tǒng)文化在山東是有巨大的感染力的。1899年來山東傳教的德國基督教傳教士衛(wèi)禮賢,就折服于儒家文化,把四書五經(jīng)翻譯成了德文,成為德國最早的漢學家。
“中國的文化不只是理論層面的,還是實踐性的,比如茶文化。把茶道文化引入神學思想建設,融入到基督教禮儀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象征意義的,這是向中國文化表示的一種敬重?!弊啃缕秸f,以茶道文化推動基督教中國化,既弘揚中國的茶道文化,又豐富了基督教中國化的實踐,基督教中國化的道路將會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