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一名古籍修復師(左)在向體驗者介紹上海市非遺技藝“古籍修復”中的“補洞”工序。 當日,主題為“融匯古今,樂創(chuàng)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公益活動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參加活動的體驗者和古籍文獻修復師一起在“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兩項非遺技藝的實踐中,體會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 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10月21日,古籍修復體驗者在學習上海市非遺技藝“古籍修復”中的“穿線”工序。 當日,主題為“融匯古今,樂創(chuàng)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公益活動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參加活動的體驗者和古籍文獻修復師一起在“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兩項非遺技藝的實踐中,體會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 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10月21日,古籍修復師在展示非遺技藝。 當日,主題為“融匯古今,樂創(chuàng)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公益活動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參加活動的體驗者和古籍文獻修復師一起在“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兩項非遺技藝的實踐中,體會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 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10月21日,古籍修復體驗者在體驗上海市非遺技藝“古籍修復”中的“穿線”工序。 當日,主題為“融匯古今,樂創(chuàng)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公益活動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參加活動的體驗者和古籍文獻修復師一起在“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兩項非遺技藝的實踐中,體會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 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10月21日,古籍修復體驗者在體驗“碑刻傳拓”。 當日,主題為“融匯古今,樂創(chuàng)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公益活動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參加活動的體驗者和古籍文獻修復師一起在“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兩項非遺技藝的實踐中,體會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 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