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國家體育總局、國家中醫(yī)藥局三部門24日起,聯(lián)合開展為期一周的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2.8億。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20%,我國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而到了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在我國老年人群體中,“長壽卻不健康”的問題較為突出,增齡伴隨的認知、運動、感官功能下降以及營養(yǎng)、心理等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帶病生存、多病共存的情況十分普遍。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失能以及部分失能老年人約有4000萬。
多病共存 相互作用
增加住院和死亡風險
老年人該如何應對多病共存的狀態(tài)?老年人可以接種哪些疫苗,要注意什么?老年人又該如何科學地進行運動?
“一身都是病”,是很多老年人對自己健康狀況的評價。專家指出,“一身多病”是老年人患病的一大特點,尤其是常見慢性病和感染性疾病互相作用帶來的多病共存,更要引起老年群體的重視。
老年人群的多病共存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多病平行,比如可能患有高血壓也有腰腿痛,還有一種是多病之間相互作用。專家指出,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慢性病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的免疫力,導致他們更容易并發(fā)慢阻肺、帶狀皰疹等感染性疾病,以糖尿病患者為例,患帶狀皰疹風險增加約84%。
一旦得了感染性疾病,又進一步降低了免疫力,原有的慢性病變得更加難以控制,導致老年人的病情復雜化,臨床治療更為棘手,增加住院和死亡風險。
國家老年醫(yī)學中心主任王建業(yè):我們經常講,有慢病沒關系,不要并發(fā)感染。老年人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很多是可以防的,早一點預防就能解決。比如說呼吸道的感染,就相當一部分是可以避免或者減少。比如說帶狀皰疹,為什么原來沒怎么聽說過或者很罕見?是老年人多了,抵抗力降低與患病互為因果的。盡量減少或者是避免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對于這些慢病的控制、讓它比較平穩(wěn)是有好處的。
接種疫苗
老年人要注意三個關鍵點
面對感染性疾病,現在很多老年人都有了接種相關疫苗的意識,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此前發(fā)布的《老年失能預防核心信息》也明確指出,老年人群要增強疫苗接種預防疾病意識,主動接種流感、肺炎鏈球菌、帶狀皰疹疫苗,那么在選擇接種疫苗的時候老年人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專家指出,老年人群接種疫苗一定要注意三個關鍵:年齡、保護效力和禁忌證。在年齡方面,不同年齡接種的疫苗是不一樣的,產生的保護效力也不同,老年人首先要選擇適合自身年齡的疫苗進行接種。保護效力是指接種疫苗的人群與沒有接種疫苗人群相比,獲得疫苗保護的程度,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保護效力也有所差異。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劉兆秋:第三個關鍵點就是,我們老年人在接種疫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我們自身的身體狀況。如果說你患有比如一些疾病,一定要告知接種醫(yī)生,我們來判斷你能打還是不能打。比如說像腫瘤的化療,還有包括紅斑狼瘡或者一些其他導致免疫機制受到影響的情況,這時候我們在接種疫苗的時候肯定要注意減毒活疫苗是絕對不能接種的,所以要及時把自己的身體狀況告訴我們的專業(yè)醫(yī)生。
老年人如何運動更科學?
要想健康,運動是必不可少的,對于老年人也一樣。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近日也發(fā)布了關于老年人科學運動的一些科普常識,來看看老年人運動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應該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適合的運動。比如,重度高血壓患者不能進行舉重訓練,老年膝骨關節(jié)炎患者不宜跳繩。老年人鍛煉時可以利用運動時的心率來控制運動量。運動的適宜心率一般為170減去年齡。
勞動不能代替體育鍛煉。體力勞動是某個或幾個肢體環(huán)節(jié)(肌肉群)不斷重復的單調運動,科學的體育鍛煉能促進全身各環(huán)節(jié)與肌肉群的全面、均衡發(fā)展。長時間、機械重復的體力勞動會讓人產生疲勞和厭倦之感,而體育鍛煉會使人變得愉悅,富有朝氣。
鍛煉動作不宜突然過大。老年人如果運動時動作幅度過大、強度過高或者負荷總量偏大,都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參與運動之前應該挑選合活的運動裝備,做好準備運動,選擇適合的項目,如快走、慢跑、太極拳、游泳、乒乓、舞蹈等,注意運動量的控制,以及器材、場地、環(huán)境、時間、氣候的選擇。
慢性病患者宜盡早進行鍛煉。關節(jié)炎、高血壓等慢性病是可控而不可治愈的,因此慢性病患者等到徹底康復后再進行體育鍛煉是不對的,應該盡早通過體育鍛煉控制病情。如果運動后出現頭痛、胸悶、心跳不適、食欲缺乏、睡眠不佳及明顯的疲勞、厭倦現象,說明運動量過大,應及時調整或暫時停止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