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被莫名其妙的負面情緒所困擾或湮沒,如跟家人或同事發(fā)生矛盾、不被他人理解或被領導批評等,情緒發(fā)生變化的同時也會伴隨生理變化。研究發(fā)現(xiàn),70%以上的疾病跟情緒有關,若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中易導致精神類疾病,如抑郁癥和焦慮癥,嚴重時可引起器質性病變。每個人都會產生情緒,這是正?,F(xiàn)象,但要學會過濾垃圾情緒。
導致負面情緒的錯誤做法有哪些?
1、看人以一概全
以他人表現(xiàn)的某一特征而掩蓋其他特征,這就是所謂的以偏概全,這種錯誤的思維模式會影響對他人的認知和評價。如由于看不慣他人的衣著打扮和說話風格,判定此人不好相處。這是受主觀偏見支配的,這種情緒可影響正常社交,同時也會影響整個人的情緒狀態(tài)。
2、消極思維主導
人際交往中最讓人們害怕的莫過于消極思維主導,總感覺全世界都是黑暗的,絲毫感受不到溫暖。如和他人交往中,別人對自己衣著打扮贊美時會當做他人的阿諛奉承。有這種思維的人根本不能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愉悅,也不會有真正的好朋友。
3、過濾正面信息
每個人一天中都會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有好的,也有壞的。每個人都有選擇性過濾的本能,過濾不需的信息,把需要的信息留下且做處理。但部分人卻出現(xiàn)過率偏差,偏偏把負面信息留下。其實身邊并不缺乏美意和善良,只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負面事情上,從而忽略美好,這也是讓人們不快樂的原因。
4、凡是非黑即白
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源于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每件事都希望十全十美,不能忍受任何事物或不完善,有時會感覺到失落和恐慌。只要遭遇小挫折,就感覺人生很失敗。其實這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在為人處事方面靈活性差,易出現(xiàn)焦慮或抑郁情緒。
5、妄下結論
沒有經過實際的論證,武斷得出負面結論,總感覺他人在針對自己。尤其是人們情緒低落時,看到一群人說話時會懷疑他人在背后議論自己。這是一種主觀臆斷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不僅僅讓自己痛苦,而且也會限制社交。
溫馨提示
其實若想擁有好情緒并不是很困難,只要注意生活小細節(jié),就能徹底擺脫壞情緒。平時要保證有足夠睡眠,這樣能緩解疲勞感,降低壞情緒。多做有氧運動,如騎行、游泳或跑步等能對抗抑郁和焦慮,緩解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