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對某件事情過度擔心所產生的煩躁情緒,事過境遷就能解除焦慮。然而長時間焦慮會造成情緒和情感障礙。應及時找出隱藏在身邊的焦慮源,重新拾回自信心,恢復往日的好心情。
哪幾種習慣會讓人們莫名焦慮?
1、總是看負面情新聞
重大突發(fā)事件期間,總是看實時報道新聞會增加壓力,一般突發(fā)性新聞內容主要集中在戰(zhàn)爭、暴力以及疫情等方面,難免讓人們驚慌。每天看1~2次正規(guī)來源的新聞即可,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負面新聞上。
2、不均衡的飲食
若沒有從食物中獲取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特別是缺乏B族維生素,可破壞良好情緒,讓人們出現莫名其妙的焦慮感。研究發(fā)現,飲食中缺乏綠色蔬菜水果,蛋類、堅果以及肉類等,可引起焦慮或煩躁。
3、缺乏水分
體內缺水不僅僅引起口干舌燥,而且也會導致情緒紊亂,只有補充足夠水分才能改善不良情緒。所以要養(yǎng)成主動喝水的習慣,每天喝水量要達到1500毫升左右,不能以碳酸飲料或果汁替代,應選擇10~30℃左右的溫開水。
4、睡眠不足
壓力過大或焦慮可影響睡眠質量,睡眠不足又會加重焦慮和壓力,從而進入惡性循環(huán)中。長時間失眠可增加患上焦慮癥和抑郁癥幾率。所以要保證足夠睡眠,23點之前必須睡覺,中午有30分鐘的時間午休。睡覺前平穩(wěn)心態(tài),及時解除緊張感。下午3點之后不能再喝濃茶以及濃咖啡;白天適當運動能增加睡眠效率。
5、偏愛于咖啡
咖啡中含有太多咖啡因,會讓人們產生莫名其妙的焦慮不安感。研究發(fā)現,一天喝咖啡的量超過6杯,就會引起失眠、胃部不適感,心跳和呼吸速度加快以及緊張。因此,一天喝咖啡的量不能超過三杯。
6、喜愛玩手機
把大部分時間集中在社交網絡上,往往讓人們產生焦慮感。研究發(fā)現,兒童玩電子產品時間越長,越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郁癥狀。尤其是睡覺前玩電子產品,可影響褪黑激素分泌,降低睡眠質量。所以要減少玩手機的次數,睡覺前一小時關閉電子產品。
溫馨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規(guī)律運動,缺乏運動會降低身體素質,不能及時釋放情緒。通過運動能刺激大腦釋放內啡肽,減輕焦慮不安情緒,可選擇打太極拳、練習瑜伽或慢跑。另外要多和親朋好友溝通和交流,擴大交友圈,多聽音樂來減壓和愉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