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要用具體的行動去抵抗焦慮。但我們同時也知道,行動很難。
所以,如果想要做出改變,也許可以從一些微小的、比較容易的改變開始。就像上面這些一樣,它們不是什么困難的大事,只要去做,基本不會失敗,也不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關鍵在于動起來,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
很多人都喜歡通過“思考”尋找答案,更安全,更無痛,并且顯得更深刻和觸及靈魂。但要我來說,還是“做”點什么更管用。行動會直接帶來新的經(jīng)驗。試一試,無論結果如何,至少有個結果。
但這又帶來一個問題,每個人都心知肚明:行動很難。
不是因為懶。很多人并不真的“懶”,他們寧肯為了維持一個不舒服的慣性,每天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但他們害怕“新奇”。
所以,他們要嘗試的行動既要是新的,又不能太難受。這就是所謂“擾動”:恰到好處的“刺激”,讓對方更容易地啟動不一樣的嘗試。
我總結了幾點心得,其中的一個經(jīng)驗有一些古怪:請當事人嘗試的變化一定要小之又小,近乎不變。
變化如果大刀闊斧,甚至于指向“你從前的活法要不得”,就會變成用不上的大道理。這不難理解。關鍵是變化要“小”到什么程度呢?我個人的心得就是5%,不太起眼,幾乎不解決問題。這反而是合適的。無論如何,先做一點對自己有用的事——哪怕看起來是沒有意義的小事。
一切的關鍵在于動起來。
作者/李松蔚
節(jié)選自/《5%的改變》四川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