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抗菌藥根據作用機制的不同,分為很多類別。比如說β-內酰胺類、氟喹諾酮類、碳青霉烯類、氨基糖苷類等。頭孢類屬于β-內酰胺類的藥物,它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來殺死細菌。不同的藥物作用機制不一樣。
感覺癥狀好轉停藥后癥狀又卷土重來,為什么?
因為細菌沒有被完全殺死,可能還有一些殘存,殘存下來的細菌可能相對來說更頑強一點,頑強的細菌再慢慢去復制擴增,病情可能會再反復,甚至比之前更嚴重。
如何判斷抗菌藥殺滅細菌的效果達到了?
抗菌藥物一定不能自行停用,它一定要足療程去使用。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知道原則(2015年版)》,在體溫正常、癥狀消失之后,還要再繼續(xù)用藥72小時到96小時,根據感染疾病的不同,病原菌的不同有不同的療程,一定要遵醫(yī)囑停藥。
抗菌藥在使用過程中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大家常犯的錯誤就是自行去調整抗菌藥物的劑量和頻次,這是不對的。而是要去遵循醫(yī)生的醫(yī)囑,還有藥品說明書的用法。根據抗菌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特點,可以將它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時間依賴型的抗生素,一類是濃度依賴性的。時間依賴型的抗生素需要一天多次服用,比如常見的頭孢、甲硝唑這類藥物,多次服用才能達到血藥濃度的穩(wěn)態(tài),才能達到最好的藥效;還有一些藥物,是每天一次,服用一次就可以了,但是它要足量,劑量要足夠,不能私自減量,只有濃度達到了,效果才會更好。服用抗生素期間,會對其他的一些藥物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你正在服用活菌類的制劑,像益生菌、酶制劑,需要跟抗生素間隔至少三個小時來服用。另外還有一些藥物比較容易受血藥濃度的波動,比如抗凝藥物華法林,跟抗生素之間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都要在醫(yī)生指導下去調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