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度。在這片飽含歷史滄桑的土地上,上演了無數(shù)或輝煌、或悲痛、或震撼、或平淡的故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依托長江、黃河等易受季節(jié)影響的內(nèi)陸河建立起來的文明,本應(yīng)脆弱無比,卻綿延萬古。
以古為師,是國人的傳統(tǒng)。學(xué)習(xí)古人,首先要了解古人。因為時間會改變很多,甚至?xí)で聦?,產(chǎn)生誤會、分歧、錯誤,也是常有的事。
在我國浩瀚的歷史上,有家喻戶曉的“3大史事”,被人稱“三大騙局”,歷史上其實根本不存在。
對于大多數(shù)不關(guān)注學(xué)術(shù)界的普通人來說,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如此,咱們便來看看這“三大騙局”,到底是如何騙到眾人的?你被騙了多少年呢?
一、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周幽王作為最早“愛江山更愛美人”的代表,真正做到了“前無古人”的昏庸典范。當然,前提得是這個歷史鬧劇是真的。
“烽火戲諸侯”出自《東周列國志》,故事內(nèi)容眾人皆知,大致是一臣子得罪幽王入獄,家人為了將其輸出進獻了一名女子,名叫褒姒。
褒姒生的極美,卻冷若冰霜,幽王為了讓褒姒一笑,便上演了“烽火戲諸侯”這一鬧劇。
2012年,清華大學(xué)在整理研究戰(zhàn)國竹簡時,發(fā)現(xiàn)竹簡上所載內(nèi)容,與“烽火戲諸侯”相悖。
通過破解竹簡上文字內(nèi)容,得知周幽王主動進攻申國,卻不想申國竟然聯(lián)絡(luò)戎族,共同打敗了周幽王,西周因此而滅。至于“烽火戲諸侯”,只字未提。
最后,清華大學(xué)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劉國忠教授稱,“烽火戲諸侯”并非是西周滅亡的原因。
甚至可以斷定“烽火戲諸侯”,不過是后世之編造而成。本以為幽王定是癡情人,現(xiàn)在看來倒是想多了。
二、秦始皇“焚書坑儒”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shù)士,六藝從此缺焉”。后世之人對秦始皇的評價,多稱其為“千古一帝”,開創(chuàng)“封建君主時代“,促進民族大融合等,功過皆有。
作為一代帝國的開創(chuàng)者,秦始皇自認“功過三皇,德邁五帝”,故稱“始皇帝”。這樣一個胸懷天地的君王,為何容不下“詩書”?容不下儒士?
關(guān)于秦始皇“焚書”,首要理解司馬遷所說“詩、書”二字,分別對應(yīng)《尚書》、《詩經(jīng)》、《道經(jīng)》以及眾多的儒家經(jīng)典。
焚《尚書》,是因為《尚書》上記,載了大量上古圣王的治世理念,秦始皇要推行自己的治世理念,則必須要“厚今焚古”。
古老的《詩經(jīng)》中,擁有大量贊頌歷代君王的詩歌,這讓始皇帝不喜。
至于焚燒儒家經(jīng)典,主要是由于許多儒生,總喜歡引用儒家經(jīng)典來批評時政,妨礙秦始皇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系。
奈何秦帝國存在時間太短,許多儒士將儒家典籍偷偷藏了起來,幾十年后又重見光明,影響其實并不大。
焚燒《道經(jīng)》,則與“坑儒”相關(guān)。這里就存在了一定的誤解,“坑儒”坑的并非是儒士,而是術(shù)士。且坑殺之人,也不在全國范圍內(nèi),僅僅只是在咸陽城內(nèi)。
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后,想要帝國永世傳續(xù),便想要長生不死,為此投入了大量資金。
方士盧生、侯生求藥不得,攜款跑路,讓秦始皇龍顏大怒,下令在京城搜查,抓獲460名方士,全部活埋。
注意,這里僅是方士,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到秦始皇“焚書”一事,卻從未提到“坑儒”二字。
三、項羽“火燒阿房宮”
大多數(shù)人第一次真正了解阿房宮,是從杜牧的《阿房宮賦》開始的: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歷史書上關(guān)于阿房宮,很多時候都是只言片語,語焉不詳。
阿房宮考古隊領(lǐng)隊李毓芳坦言,迄今為止,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實物可以證實阿房宮的存在。如果阿房宮真的存在,為何連一點證據(jù)都沒有?
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所長孫福喜解釋道:秦二世即位時,阿房宮正處處在“堂室未就”階段,始皇崩,阿房宮便停工了,等到“這年四月”剛要“復(fù)作阿房宮”,陳勝吳廣起義又開始了。
從前后的時間來說,阿房宮顯然是建不成的。那么,自然也就沒了項羽火燒阿房宮一說。因為事實上,項羽燒的是秦咸陽宮。
結(jié)語
涉及真實的歷史,必須有憑有據(jù)??昭▉盹L(fēng)、斷章取義、主觀杜撰,只能造成誤解與“騙局”。三大“歷史騙局”就介紹到這里,不知有沒有騙到諸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