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三國演義》中,曾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那就是關羽刮骨療毒故事。甚至后人們經(jīng)常用這個故事來贊譽鐵骨錚錚的好男兒。然而,與明朝的一位書生相比,關羽的刮骨治療根本不算什么,這位書生就是楊繼盛。
01
好學顯名
楊繼盛,字仲芳,明朝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七歲喪母。庶母性妒,只讓他放牛。
漸長的楊繼盛經(jīng)過村里的私塾,目睹同村小伙伴都在讀書,心中羨慕。便對其兄長說,想到私塾中就學。
兄長的回答卻是:“像你這么小的年紀上什么學?”楊繼盛回擊道:“年紀小可以放牛,那為什么不可以上學呢?”兄長將這話說給父親,父親這才讓其上學,但還是要兼顧放牛。那年楊繼盛十三歲。
因家中貧困,楊繼盛學習較常人更為刻苦。在鄉(xiāng)試中拔得頭籌后,進入國子監(jiān)學習,獲得后來的內閣首輔,當時還是國子監(jiān)祭酒(大學校長)徐階的賞識。
嘉靖二十六年楊繼盛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南京吏部主事。期間在跟隨尚書韓邦奇的學習中,還學了音律,創(chuàng)作的樂曲,吹奏起來極盡和美。韓邦奇大喜,將所學盡數(shù)傳授給他,楊繼盛由此才名更加顯著。
02
彈劾仇鸞
1550年,三十五歲的楊繼盛調入京師,升任為兵部員外郎。
同年,蒙古韃靼部俺答汗率十多萬鐵騎南下入侵京師,守邊大將仇鸞用重金賄賂的手段,使其東向薊州;自己則領兵先期來到京師勤王;得嘉靖皇帝賞識,封為平虜大將軍,倚重其抵御來犯的韃靼軍。
不久韃靼兵攻至北京郊區(qū)。仇鸞雖是名將之后(其祖為仇鉞,正德年間的大將),但虎威鼠膽,內心怯懦,又豈敢與俺答汗的蒙古鐵騎對抗!
于是向朝廷請求開通馬市,希望借此與俺答汗講和,期冀僥幸可以規(guī)避戰(zhàn)爭,事成之后還能鞏固皇帝對自己的恩寵。
滿朝皆知仇鸞正得寵,雖知后患無窮,卻無人反對。唯楊繼盛不顧個人安危,上《請罷馬市疏》,大致可概括為“十不可、五謬”?!笆豢伞钡膬热萑缦拢?/p>
互市,無非是和親的另一種說法。俺答率兵踐踏皇陵,殺戮我百姓。這是不可不報的大仇,而朝廷還未雪恥,卻先談議和。一不可;
朝廷過去曾下詔北伐,天下百姓日夜勞作整軍備武,忽然說要議和,失信于天下。二不可;
以堂堂中國,與蠻族互市,位置顛倒,主從不分。三不可;
華夏豪杰之士爭著磨亮兵刃以弒敵酋之頭顱,現(xiàn)在卻發(fā)現(xiàn)一身本領無處使用。以后再想要號召,誰又能號召得起來?四不可;
鎮(zhèn)守邊關的將帥因為議和,導致只知享受華衣美食,而懈怠守備,廢弛軍務。五不可;
邊卒私通外敵,將官知道了還能依法裁處。今日如果互通馬市,不用勾結便能危及社稷。六不可;
如果這次俺答知道朝廷畏懼怯懦,必將越來越看清中國。七不可;
俺答以往能夠深入內地,都是乘朝廷沒有防備。人家一朝來犯,我們就馬上開通馬市,難道想讓他們說我中國沒人嗎?八不可;
亦或俺答負約不來。即使來了,又有可能陰謀伏兵突入中原;又或是今日互市交易,明日又來劫掠;或以下等劣馬索要上等好馬的價錢。九不可;
每年給對方綢帛數(shù)十萬匹,而換得幾萬匹馬。十年以后,綢帛再給不出來怎么辦?十不可。
五謬不在此贅述。此書現(xiàn)在來看,文辭跌宕,氣勢如大江奔流,卻未免不利于民族團結。但就當時以儒家為正統(tǒng)的士大夫的立場來說,卻是理所當然。況且當時的蒙古部落確實也太不厚道,明明已經(jīng)娶了公主,簽了盟約,卻還是動輒入侵中原,殺掠百姓。
嘉靖皇帝雖不似永歷大帝那般雄才,能親率大軍橫掃漠北,但也沒窩囊到簽了城下之盟還能泰然處之??吹綏罾^盛的上書,以為天下人心盡如楊繼盛一般,也頗為心動,于是下詔讓幾個重臣商議。
仇鸞得到旨意,氣急敗壞的大罵楊繼盛:“這小子根本沒見過韃靼兵的厲害,就敢妄議軍政,應該將他撤職。”諸位大臣說派遣的官員已經(jīng)出發(fā),看形勢恐怕難以中止了。
而這邊,畢竟敵軍勢大,使者雖已派出,嘉靖皇帝卻還在搖擺不定,仇鸞再次秘密上書,陳述互市的重要性和輕啟站端的危害,同時聲稱楊繼盛書生誤國。隨即楊繼盛被逮入詔獄,后被貶為狄道(今甘肅臨洮縣)典史(無品級的小官)。
而韃靼兵在北京郊區(qū)燒殺搶掠數(shù)日,方退去,史稱“庚戌之變”。
03
治理狄道
狄道這個地方番漢雜居,民風剽悍而不知詩書禮儀。楊繼盛在他們之中挑選了一百多名比較優(yōu)秀的年輕子弟,專門聘任教師教他們《易》、《詩》、《春秋》。
他還賣掉自己所乘的馬,又多方籌款買了田地耕作,用來資助諸生。讓妻子教授當?shù)貗D女紡織技術。
當時,狄道有個煤礦,被番人占據(jù),漢民做飯取暖必須到二百里以外的地方去挖煤。楊繼盛了解情況后,對番人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番人們都嘆服道:“楊公就是需要我的家,我也舍得給他,況且只是個煤礦?”番民對他既信任,又愛戴,稱其為“楊父”。
04
一年四升
繼而俺答汗果真數(shù)次毀約南下劫掠,仇鸞因事敗憂懼而死。死后還被皇帝開棺戮尸。這時皇帝又想起了楊繼盛的上書,將其升遷為諸城知縣。一個多月后又將其調任南京戶部主事,三日后又升遷刑部員外郎。
當是時,嚴嵩權勢熏天。恨仇鸞想要凌駕于自己之上,心中歡喜楊繼盛第一個彈劾仇鸞,便想要使其驟然顯貴,于是又一廂情愿地將其升任為兵部武選司。哪知楊繼盛厭惡他更甚于仇鸞。且念及自己一個受貶謫之人,一年升了四次官,就想著如何報效朝廷。
05
彈劾嚴嵩
于是,上任剛一個月,便上奏彈劾嚴嵩。
奏折先借怪異天象歸罪于朝中有奸臣,然后列出嚴嵩十大罪,分別是:一、壞祖宗成法;二、竊君上大權;三、掩君上治功;四、縱奸子僣竊;五、冒朝廷軍功;六、引背逆奸臣;七、誤國家軍機;八、專黜陟大柄;九、令朝廷失天下人心;十、敝天下風俗。
十罪之后,緊跟著又補充了五奸:陛下之左右皆嚴嵩間諜;陛下之喉舌乃嚴嵩鷹犬;陛下之爪牙皆嚴嵩瓜葛;陛下之耳目皆嚴嵩奴隸;陛下之臣工皆嚴嵩心腹。
最后疾呼:陛下為何會寵愛一個奸臣賊子而忍心使天下蒼生涂炭。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楊繼盛在文末將兩位親王(裕王朱載垕、景王朱載圳,皆是嘉靖帝的兒子)引為證人。
嘉靖皇帝看后非常生氣。這封奏疏雖然有事實,但說嘉靖皇帝任用奸臣,而左右又皆為奸臣耳目,豈非將嘉靖皇帝視作昏聵之君?嘉靖皇帝十四歲當皇帝,“大禮議”事件將群臣整的服服帖帖,又豈會自認昏聵?
況且嚴嵩在嘉靖心中,青詞填的好,奏對又合心意,年過七旬,還經(jīng)常在內閣加班加點。嚴嵩所為,多由自己指使,即使有過,也不能全部委罪與他。
另外奏折中楊繼盛引兩位親王作證,是否是親王與朝臣勾結?要知道永歷皇帝就是親王篡權,奪了天下。為弄清此中細節(jié),嘉靖皇帝即刻召見嚴嵩。
當嚴嵩得知自己被楊繼盛彈劾時,簡直就像吃了一只綠頭蒼蠅一般,惡心到了家。自己堂堂內閣首輔,熱臉卻貼了人家的冷屁股。
正巧皇帝召見自己問這二位親王是怎么回事,暗喜可以以此為罪誣陷楊繼盛,于是向皇帝進讒言說他勾結二王,誣陷自己。嘉靖皇帝本就是一個猜疑心極重的人,聽后更加惱怒,將楊繼盛逮捕進詔獄,詰問他為何要牽連兩位親王。楊繼盛則答:“除了兩位親王,誰不懼怕嚴嵩!”
奈何奈何,滿朝文武,竟無一人敢與他站在一起!
06
被捕下獄
被杖責一百后,皇帝下令刑部商議他的罪行。侍郎王學益是嚴嵩的黨羽。受嚴嵩示意,想要坐實他假傳親王的話按律處以絞刑,郎中史朝賓持反對意見。嚴嵩大怒,將其貶謫到外地。由此,刑部尚書何鰲不敢違逆,就按照嚴嵩的意思將楊繼盛定了罪。
罪雖然定了,但嘉靖皇帝還不想殺楊繼盛。嘉靖帝暴虐乖戾不假,卻也是不世出的權謀大師,在他看來,楊繼盛不過是一個忠心的狂傲書生,海瑞抬棺罵他,尚能容忍,又何懼再多一個楊繼盛,不殺他,反而能成就自己的美名。
這一關便是三年,期間不少人一直在營救楊繼盛,就連錦衣衛(wèi)指揮使陸炳(嘉靖皇帝乳母的兒子)也在暗中保護他。時間久了,嚴嵩也有所動搖,其黨羽胡植、鄢懋卿卻怕了這個什么都敢說的刺兒頭,便勸嚴嵩:“您難道沒見過養(yǎng)虎遺患的嗎?”嚴嵩這才又下定了殺楊繼盛的決心。
適逢都御史張經(jīng)、李天寵被嚴嵩義子趙文華誣陷成罪。嚴嵩揣摩皇帝必殺此二人,到秋審的時候,在名冊中附加了楊繼盛的名字一并上奏,而嘉靖皇帝盛怒之下,也沒仔細看便都批了。
楊繼盛的妻子張氏上書喊冤,被嚴嵩攔下無法上奏。楊繼盛于嘉靖三十四年十月被執(zhí)行死刑,時年四十歲。其妻張氏隨后自縊殉夫。
楊繼盛臨刑賦詩道:“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贝嗽姾芸毂銈黜炋煜?,聽者無不落淚。
07
忠臣鐵膽
當初,楊繼盛將要被實施杖刑前,有友人送他一副蚺蛇膽,和酒服下可以生肌止痛解血毒。楊繼盛推辭道:“椒山(楊繼盛的別號)自有膽,無須此物!”
及至被杖刑后,體無完膚,雙腿腫脹,碎肉連骨,筋膜破損。楊繼盛半夜蘇醒過來,打碎吃飯的瓷碗,拿起瓷片割去腿上腐肉。腐肉刮盡,筋上還掛著膜,又用手撕掉。
旁邊幫忙掌燈照明的獄卒看此情景,心膽欲裂,站立不穩(wěn),反而是楊繼盛神色自如。想來,眼看奸臣當?shù)溃瑖沂苋?,哀莫大于心死,體膚之痛,何其微也!
行刑時,整條大街上擠滿了觀看的百姓,都為他嘆息流淚。
七年后,嚴嵩被徐階扳倒。最終餓死于荒郊野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