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票就一張紙,為何沒人敢造假呢?朝廷手段很高明!
隨著科技的進步,線上支付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生活在今天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高科技的福利。雖然紙質貨幣也漸漸遠離了我們的生活,但這并不影響紙質貨幣的地位!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我們國家在古代的時候就進行過數(shù)次貨幣的演變。早先的時候人們用貝殼刀幣等物品作為貨幣,后來換成銅錢和銀子。隨著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了一定的高度,紙質貨幣開始受到統(tǒng)治者們的推崇,像宋朝的時候【交子】這種貨幣就已經(jīng)非常普及了。
當然伴隨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防范假幣的出現(xiàn)和流通,畢竟宋朝的時候可沒有像現(xiàn)在這般先進的工藝,不過這可難不倒聰明的古人。宋朝時期貿易非常發(fā)達,如果在用金銀進行交易的話實在是非常繁瑣,于是在眾多商人們的協(xié)商下【銀票】應運而生。
換言之,彼時的銀票只不過是一張保管單,由大宗商鋪進行保障,根本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朝廷在得知這一情況后迅速采取了相關措施,對市面上的商鋪進行了整改,確保銀票更加正規(guī),只有朝廷才能夠發(fā)行銀票。那問題來了,銀票就那么一張紙,為何沒人敢造假呢?
首先銀票上會有一行密密麻麻的小字,可不要小看這行小字,這行字不僅字體非常小,而且數(shù)量很多,還有很多復雜的花紋。朝廷會請當代的雕刻大師進行雕刻模具,隨后再進行印刷,這期間所選用的顏料都是保密的。
如果民間有人想要仿制,那么也很難成功,大家一般一眼就能夠看破其中存在的問題。
除此之外,造假的成本也非常高!雖然古代有紙張出現(xiàn),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觸到紙張的。在那樣的年代,紙張屬于奢侈品,平日里能夠讀書的一般都是富家子弟,他們自然不會缺錢花,所以更不會去造假幣。
不僅如此,制造銀票所用的紙張一般都是專供特用的,尋常人即使再有錢也弄不到這種紙張。如此一來,想要制造假幣的人必須有強大的關系和充足的資金,而滿足這兩個條件的人又怎么可能去造假幣呢?
當然,對于制造假幣的這種情況,統(tǒng)治者們也是深惡痛絕,不管是哪個朝代,只要是因為制造假幣被抓,那么下場絕對是死路一條。正是這樣巨大的代價,讓很多人都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平心而論,在古代制造假幣確實不是什么明智的選擇。如果投入的成本過低,那么造出來的假幣往往是漏洞百出,而成本過高收益和風險又不相符。更何況朝廷更換錢幣的頻率一直都非???,一般三年左右的時間就會更換模具,發(fā)行新的銀票,如此一來即使有想法的人也不得不放棄了。
這樣來看,古人們對于貨幣的真?zhèn)芜€是非常重視的。朝廷采取了很多高明的手段,效果也非常值得肯定。畢竟如果市面上出現(xiàn)大量的假幣,那么國家的穩(wěn)定性就很難得到保障,所以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貨幣的真假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