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即漢太祖高皇帝,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指揮家和戰(zhàn)略家,對漢族的發(fā)展以及中國歷史的進步有著突出的貢獻。說起劉邦,我們經(jīng)常稱其為漢高祖劉邦,劉邦廟號為太祖,其謚號為高皇帝(漢高帝),那為何經(jīng)常稱其為漢高祖呢?
要弄懂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知道諸如廟號、謚號、年號都是些什么?
謚號:如漢武帝、北魏孝文帝
廟號:如唐高宗、宋仁宗
年號:如永樂帝、康熙帝
漢高祖劉邦塑像
廟號
廟號起源于商朝,是古代君主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
在唐朝以前,并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一般君王死后會建筑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后就必須毀去原廟而太廟合并祭祀。
合于太廟祭祀稱之為祧,祧這件事情有實際上的作用,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數(shù)代之后為數(shù)眾多的家廟會有祭祀上的困難。
而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海南瓊海:村民祭祀祖先
謚號
謚號是人死之后,后人給予評價的文字。
古代在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qū),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只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的。
雖然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但是每個皇帝都是有謚號,那為何之后以廟號稱之?
首先是因為自唐朝開始,謚號字數(shù)膨脹,且?guī)缀踔灰怯泻笕私游坏幕实圩訉O,都會給祖先上美謚。
故謚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的評價,廟號反而取代的謚號,起到了蓋棺定論的功用。
年號
到明清時期,專制皇權(quán)達到頂峰,甚至連廟號都不能準確的評價皇帝了。
(例如朱棣,原本廟號僅為太宗,嘉靖年間改為成祖)
而且明清時期的皇帝都采用一帝一元制,便是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且年號更加好記,于是便以年號稱之。
安徽固鎮(zhèn) 劉邦像
結(jié)語
我們再回到劉邦的問題上,其被稱為漢高祖的原因,個人認為有兩點:
其一便是秦始皇稱帝后將廟號、謚號都給廢除了,而稱始皇帝,這個稱號以帝稱之更為準確,而劉邦稱帝后又恢復(fù)了這兩個制度,等于說重新開始,肯定就會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有所偏差。
其二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的劉邦部分稱作《高祖本紀》,而《史記》的的影響力自然無需多言,于是劉邦就一直被稱為漢高祖,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