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必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對紂王這個名字非常熟悉,他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是《封神演義》中的反面人物,他昏庸荒淫、殘暴無道、草菅人命,最終遭美國之禍而亡。那么他作為反面的典型,作為前車之鑒,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如何失去江山的?為何會成為暴君的代表。
《封神演義》中說,紂王在祭拜女媧娘娘時,因見到女媧像美貌端莊,色心頓起,期待這位世人敬仰的上神能夠來服侍自己,想想也就算了,竟然還題詩為證,好生囂張!如此褻瀆神靈,惹惱了女媧娘娘。于是女媧娘娘以商朝氣數(shù)將盡為由,安排其他神仙協(xié)助有德的西岐君主,奪取殷商江山,并且利用紂王好色的脾性,派去適合他口味的間諜——九尾狐。
一切都按上神的意志運轉(zhuǎn),紂王的各種問題逐步顯現(xiàn)出來。
好色的副產(chǎn)品
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惹禍根苗,氣是雷煙火炮。
這四條,紂王都占了。
酒與色往往不分。紂王愛酗酒,而且酒量很大,酒能助性,加之身邊有了位美貌絕代,被妖狐附體的妲己,就會出現(xiàn)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怠于朝政;二是聽信枕邊人的說法。
由此,身為天子的紂王就開始橫征暴斂,搜刮百姓,建肉池酒林,造宏偉的鹿臺;他多方搜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了宮室,又擴建沙丘的園林樓臺,捕捉大量的野獸飛鳥,放置在里面;他讓男女赤身裸體,在其間追逐戲鬧,飲酒尋歡,通宵達旦。紂王縱情享樂,踐行了她好我也好的美妙感受。對于商朝社稷而言,這搜刮來的財務(wù)確實成了惹禍根苗,他爽了,底民就苦了??嚯y累積深了,爆發(fā)的時刻就不遠了。
殘暴成性
紂王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著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憑著聲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強烈的自信,可能衍生出藐視一切的率性,而沒有制約的天子,一旦遇到不如意,甚至氣憤的事,殘暴就展現(xiàn)出來了。
由于紂王的肆意妄為,逐步開始出現(xiàn)叛逆。于是他就加重刑罰,設(shè)置了叫做炮格(又作“炮烙”)的酷刑。紂王又任用姬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紂王,她不喜淫蕩,殷壽大怒,殺了她,同時把九侯也施以醢刑(剁成肉醬)。鄂侯極力強諫,爭辯激烈,結(jié)果鄂侯也遭到脯刑(被制成肉干)。
姬昌聞見此事,暗暗嘆息。崇侯虎得知,向紂王去告發(fā),紂王就把西伯囚禁在羑里。受了妲己的蠱惑,紂王殺了西伯侯的大兒子伯邑考,做成肉餅送給姬昌吃,還說“圣人是不會吃自己的兒子的”,言外之意,如果姬昌真的吃了,就不是圣人。深通八卦占卜的姬昌早已算出這肉餅就是自己兒子的肉做的,為了迷惑紂王,他還是假作不知,吃下了肉餅。打消了紂王的顧慮。姬昌的僚臣閎夭等人,找來了美女奇物和好馬獻給紂王,紂王才釋放了姬發(fā)。
西伯獲釋后,向紂王獻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請求廢除炮烙之刑。紂王答允了他,并賜給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夠征伐其他諸侯,這樣他就成了西部地區(qū)的諸侯之長,即西伯侯。紂王未曾料到,這下商朝的掘墓人就算確立了。
更為嚴重的是,紂王不僅對諸侯和百姓冷酷,對自己的股肱大臣也沒有什么仁愛之心。微子曾多次勸諫,紂王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后逃離了殷國。比干卻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拼死爭諫?!本蜆O力勸諫。紂王大怒,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孔?!庇谑瞧书_比干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箕子見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裝瘋癲去給人家當(dāng)了奴隸。紂王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來。殷國的太師、少師拿著祭器、樂器,急急逃到周國。
人心盡失,到了這個地步,周國可以下決心興兵征伐商紂了!
覆滅前的最大敗招——兵權(quán)旁落
如果僅僅是上面那幾項錯誤,甚至“嚴重錯誤”,商紂還不至于立刻失去江山,有不服的就武力鎮(zhèn)壓唄。奈何在派兵征伐西周時,出了大事!
周武王歷數(shù)紂王種種罪惡,以姜子牙為帥,統(tǒng)兵4,5萬,征伐商朝。紂王聞訊大怒,出兵70萬反擊!一邊是4.5萬,一邊是70萬,商紂王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即將發(fā)生的一幕:15個人圍毆1個人,好爽!
這時,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不可思議的場面出現(xiàn)了:還沒等雙方交戰(zhàn),70萬商軍便集體倒戈,殺向朝歌!延續(xù)500多年的商朝就這樣滅亡了,沒有出現(xiàn)期待中的大決戰(zhàn),卻出現(xiàn)了一幕極其詭譎的臨陣倒戈!
幾千年來,儒家的觀點始終占據(jù)著上風(fēng),認為只要擁有了“仁”,就“仁者無敵”,擁有了“正”,就“邪不勝正”,卻從來不講究跟“不仁”和“邪惡”的斗爭方法。武王伐紂被無數(shù)次地傳揚,周武王就此成為明君的代表,商紂王也就此成為昏君的典范,而70萬商軍的臨陣倒戈,也被定論為反抗暴君的棄暗投明。以有道伐無道,以至仁伐至不仁,一切都是那么的順理成章。
可現(xiàn)實卻往往是,在“不仁”和“邪惡”面前,“仁”和“正”傷痕累累。
在奴隸社會,奴隸從屬于奴隸主,沒有自主權(quán),也沒有人會想到反抗,所謂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都是后人強加到人家頭上去的,那時奴隸們還沒有這個覺悟。所以,在奴隸社會的巔峰時期——商朝末年,發(fā)生奴隸大軍臨陣倒戈,實在是很可疑的。
事情就敗在一個叫融鬲的人手里。
在江蘇揚州、泰州祭祀“鹽宗”的廟里,供奉著三位“鹽宗”,即鹽商的祖宗,一位是人工鹽生產(chǎn)的創(chuàng)始人夙沙氏,一位是食鹽專營的創(chuàng)始人管仲,第三位就是膠鬲,是販運食鹽的祖宗。
自古鹽商都是身家巨富,作為鹽商祖宗的膠鬲更是不在話下,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戰(zhàn)爭從來都離不開經(jīng)濟的支持,商紂王討伐東夷,耗資無數(shù),眼看國庫日漸空虛,連酒池肉林都快供應(yīng)不上了,這時,周文王向商紂王舉薦了膠鬲。對商紂王來說,膠鬲無疑就是救命稻草,其巨額財富讓商紂王一下子擺脫了困境。為了報答,商紂王封膠鬲為少師,上演了一幕中國歷史上較早的錢權(quán)交易。
膠鬲終究是周文王的人。
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開始了滅亡商朝的倒計時。
有一次,商紂王派自己的哥哥微子和膠鬲率領(lǐng)使團訪問周國。就是在這次訪問中,周武王成功地跟膠鬲對上了暗號,又成功地策反了微子,并許諾事成之后微子世為長侯,膠鬲加富三等,封地運城鹽湖地區(qū),全權(quán)發(fā)展當(dāng)?shù)佧}業(yè)。
回到朝歌后,膠鬲開始行動了,成功地將幾位能征善戰(zhàn)的大將都派到了東夷前線,等到周武王討伐朝歌時,70萬商軍正是由膠鬲率領(lǐng)的,“臨陣倒戈”也就順理成章了。
紂王兵敗自殺,商朝滅亡,周朝建立。
總結(jié):會用人是成事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