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提起李治,更多的會想起他的父親李世民和妻子武則天。我們對其的印象也停留在影視劇中刻畫出來的形象,他懦弱無力,是一個不爭氣的兒子,懦弱的丈夫。那么,真實的他真的是這樣嗎?后世為何稱其為窩囊廢呢?
唐高宗李治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并不高,但是提起他的“皇后”武則天,那可是世人皆知,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tǒng)的女皇帝,她獨一無二的人生經(jīng)歷,引得無數(shù)后世的專家對她展開研究,武則天十四歲入宮,做了唐太宗的宮中小妃,唐太宗駕崩后,又在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順利成為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自此平步青云開始攬政。
大多數(shù)后人在得知李治的往事后,都紛紛表示他是“窩囊廢皇帝”,不僅自己無政治手腕,前半生被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控制,后半生又被一個女人奪去了政權(quán),最終導(dǎo)致唐朝進入了“武周時期”,自己心愛的韓國夫人、魏國夫人,也都被武則天殺害,可以說是家國皆失,窩囊到了極點,但是他真的有這么不堪嗎?
其實李治也有獨特的長處和能力,首先一點就是處理危機的能力,李治即位時,他的“舅舅”長孫無忌,倚仗自己居于凌煙閣首位功臣的名望,大肆包攬朝政,可以說年輕的李治彷佛成為了他的玩偶,但是李治并不甘心,他苦思對策,悄悄重用開國重臣李勣,授予他官銜,李勣手握兵權(quán),長孫無忌不好硬來,幾年之后,李治在立武則天為后的事件中,和長孫無忌正式“宣戰(zhàn)”,結(jié)局世人皆知,武則天成功登上皇后之位,長孫無忌被流放,后被逼自盡。
長孫無忌死后,他的黨羽自然也被清出朝堂,自此李治開始施展了自己的拳腳,他的軍事才能和用人的才能都開始得以展現(xiàn)。他坐在大后方,指揮自己的軍隊,北平大漠車鼻可汗、東滅高句麗、西征突厥,他善于用人,先后任用了蘇定方、程明振、薛仁貴等一眾名將,打出了大唐軍隊的一往無前的氣勢,唐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里,唐高宗李治在位時,國土面積達到了頂峰,西到中亞咸海,東到日本海,北包貝加爾湖,南抵中南半島,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強國。
另一方面李治十分重視法制建設(shè),他也具有極強的律令制定能力,即位之后的三年里,他參與編寫了《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xiàn)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一部古代封建法律典籍,它的頒布對后世歷代的法律編撰都有巨大的影響,也是因為這部法律的頒布,相對而言,這一時期的執(zhí)法比較公正,百姓可以安居樂業(yè)、監(jiān)獄中犯人很少。
武則天在李治駕崩后,改國號為“周”,正式執(zhí)掌政權(quán),但這并不能證實李治的無能,恰恰相反,這可以說明李治善于放權(quán),早在李治死前的公元664年,大唐帝國就開啟了獨特的“二圣臨朝體制”,在此之后,武后所做的決斷,幾乎都符合夫妻二人的共同利益,也就是說看似武則天是成功的“篡位者”,倒不如說李治是一位聰明的“放權(quán)者”,他知道自己身體多病,而這片江山在武則天手中,不會再陷戰(zhàn)火,所以培養(yǎng)她,讓她接管天下,又何嘗不可呢?
后世的武則天,雖然是攪得一個天翻地覆,到終了不還是自銷帝號,以皇后的身份和李治合葬一處嗎?而李治擁有處理危機的能力、軍事領(lǐng)導(dǎo)能力、任用賢人的能力、律令制定的能力和善于放權(quán)的能力,這五點就注定了李治并非“窩囊廢”皇帝。相信武則天去另一世界見到李治時,李治也不會難為她,畢竟他們這一對半路夫妻,生前共度的時光,是值得他們回味和珍惜的崢嶸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