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中一句“開鍘”,至今難以忘記。就是這一句開鍘,處決了多少貪官污吏,為多少百姓審了不平。但不知小伙伴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包拯是有三口鍘刀的。這三口鍘刀可鍘不同的人,但其中一口鍘刀(龍頭鍘)只用過一次。
當然了其實在歷史上并沒有這三口鍘刀的事情。而這個情節(jié)則是在小說當中出現(xiàn)過。而這三口鍘刀的由來,則跟一個人相關(guān)。這個人就是公孫策。其實原本的時候皇帝傳來的口諭不過是御札三道,后來到了包拯這里就成了三口鍘刀。
那么公孫策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幫助包拯。 我們也知道當初包拯為了查國舅,然而國舅是皇親國戚。沒有尚方寶劍,是根本動不了他的。而仁宗為了幫助包拯,便賜予御札三道。其實就是給包拯一個特權(quán)。讓他能夠方便行事。
后來在公孫策的口中便成了御鍘。而且還打造出了三口鍘刀。當仁宗知道之后并沒有責怪包拯,而是允許包拯。其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知道這個包拯是正直清廉的大臣,不會濫用鍘刀。
而有了這三口鍘刀之后,包拯辦事則是少去了不少的阻力。而這三口鍘刀則是分別鍘不同的人,相信看過電視劇的人都應該了解。所以這里就不在多說了。而這個三個鍘的作用則是和尚方寶劍的作用一樣。讓不少的人恐懼。
其實前邊也說了公孫策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查這個龐昱。其實小說中的這個龐太師則是和歷史上的并不是一樣。小說中有抬高,也有貶低之人。而這個龐太師則是被貶低的那個。所以不要把小說當中的人等同于現(xiàn)實中的人。
在小說當中,龐太師雖然是皇親國戚,但是最終還是被包拯給鍘了。而鍘他所用的則是龍頭鍘。而他也是在小說當中唯一被龍頭鍘鍘過的人。當然每個小說不一樣,所以自然說法也不一樣。這個沒有必要去追究。
其實這個小說中的陳世美原本是駙馬,應該用龍頭斬。但是最后還是被用狗頭鍘給鍘了。其實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因為他騙婚。如果用龍頭鍘的話則是有點不合適。而陳世美的這一行為在小說中部被容,所以才用狗頭鍘鍘他。
而死在虎頭鍘下的人也是不少。因為這個虎頭鍘則是專鍘貪官污吏。因此那些落在包拯手中的貪官之類的都是死在虎頭鍘下的。不過這三口鍘也是說明了一個道理,即使是同樣是犯罪,但是人和人還是不一樣的。普通人永遠是不能用龍頭鍘。就連死也存在等級制。
不過反過來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算是皇親國戚,只要是你犯法,那么也逃不過龍頭鍘。不過話雖說是如此,就像是尚方寶劍一樣,上斬昏君,但是誰又敢拿著斬殺皇帝。也許正是因為如此,龍頭鍘才會只用過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