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我國古代這四大發(fā)明不僅僅是對中國古代歷史進程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在世界范圍內同樣是舉足輕重的古代科研技術。在四大發(fā)明中,如果要評出一個最重要的,那一定非造紙術莫屬。
為何造紙術的地位這么重要呢?因為它加快了知識的傳播速度,提高了人們受教育的機會,并且增強了知識保存的方式,如果沒有紙張,我們平常半個書柜的書,會需要一整個屋子的竹簡來裝。書本上的知識越難普及,接受教育的人就越少,這是非常不利于社會發(fā)展的。
說完了造紙術的重要性,我們再來聊聊紙是如何普及的。
“造紙術是蔡倫發(fā)明的”這個觀念如今已經深入人心,但實際上蔡倫只是改造了紙,使其制作成本更加低廉,且出產的紙張更加便于書寫,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了紙張,這點在放馬灘遺址等出土的西漢時期的地圖中就可以證明。
雖然蔡倫不是發(fā)明紙的人,但他的確通過改良造紙術,使得紙張可以從極為常見與普通的麻繩、蘆葦?shù)任锛挟a出,同時加大了書寫流暢性,使得紙張開始普遍起來,因此很多人都以為蔡倫一定是個大好人,才會做出這么便民利民之事。
如果你也是這么認為,那么今天這篇文章一定會打破你的認知,蔡倫并非大眾以為的那般是位有才能的大好人,反而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奸宦,風評特別差,最終還畏罪自盡了,并且他唯一的功勛造紙術,就動機來說也非常令人不齒。
蔡倫是東漢人,在東漢第二位皇帝漢明帝時期入的宮,只不過這個時候已經是永平末年,進宮沒多久漢明帝就去世了,由他的兒子劉炟繼承皇位成為了東漢的第三位皇帝,也就是漢章帝。
漢章帝在位時期寵愛竇氏姐妹,姐姐被封為皇后,妹妹則被封為竇貴人。這個竇皇后可不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西漢孝文竇太后,只不過二人有異曲同工之妙,都稱為了掌控朝政的太后,在位期間外戚勢大。
當時漢章帝立了宋貴人的兒子劉慶為太子,竇皇后覺得劉慶大了不好控制,因此使計陷害宋貴人使其自殺,劉慶也被廢除太子之位封為清河王,太子另立為梁貴人的兒子劉肇。
竇皇后想要掌控劉肇,就肯定不會留其母梁貴人,因此沒多久梁氏一族也倒了。等到漢章帝去世,劉肇繼位成為漢和帝,竇皇后順理成章變成了竇太后,開始效仿呂后等臨朝稱制,竇氏一族如日中天。
為什么講了這么久東漢皇室之事?因為蔡倫是個宦官,而且是慣會投機取巧的那種,他知道漢章帝寵愛竇皇后,因此趁機投靠竇皇后,在其設計除掉宋貴人時出了大力,因此獲得賞識,等到漢和帝登基后直接被竇太后任命為中常侍。
東漢的中常侍勢力非常大,乃是天子近臣,能夠傳達詔令、掌管天子文書、參預朝政,這也是為何東漢最后會敗于十常侍之亂的原因。
當時漢和帝只是個傀儡皇帝,竇太后將自己的心腹蔡倫派到漢和帝身旁進行監(jiān)視,但慢慢蔡倫發(fā)現(xiàn),漢和帝并非那種能夠被一手控制的傀儡皇帝,而是一直在暗中積蓄力量。蔡倫認為竇氏一族囂張,最終不見得能在漢和帝手中討到好下場,因此悄悄轉向漢和帝一方。
果然后來漢和帝找到了機會清算竇氏一族,相關人士盡數(shù)獲罪,唯獨蔡倫不降反升,又抱上了漢和帝這條大腿。蔡倫不僅討好漢和帝,也討好他的皇后鄧皇后。
鄧皇后是太傅鄧禹的孫女,自幼飽讀詩書,蔡倫明白想要獲得這種才女的青睞,單單靠玩弄權術是沒有用的。他此時已經“加位尚方令”,尚方是東漢皇宮內的制造機構,我們所熟悉的“尚方寶劍”就是出自這,可以說當時的尚方集中了天下的能工巧匠。
在此位之上的蔡倫下定決心開始改造紙張,并最終制成“蔡侯紙”,因此討得了漢和帝跟鄧皇后的一致歡心,地位再進一步。后來漢和帝去世,僅僅只有百日的漢殤帝劉隆登基,鄧太后開啟臨朝稱制之路。
鄧太后是東漢著名的女政治家,能力出眾,并非一心弄權者,蔡倫此時已經地位頗高,所以沒再折騰什么幺蛾子,專心做事;但劉隆不是個長壽的,每到周歲就夭折了。此時漢和帝的子嗣中沒有能夠繼承大統(tǒng)的,因此她選擇了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來當皇帝。
劉慶這個名字大家應當挺熟悉,上面才出現(xiàn)過,就是被蔡倫害的廢除太子之位的那位。這下子蔡倫慌了,他生怕漢安帝劉祜對付自己。此時劉祜只是個13歲的孩子,卻已經知道蔡倫是害死自己奶奶,害得父親丟掉太子之位的人。
鄧太后立劉祜為帝后為了安撫蔡倫,封他為龍亭侯,這也是為什么蔡倫造的紙叫“蔡倫紙”的原因。只不過一個侯位并沒有保住蔡倫,公元121年鄧太后去世,蔡倫立刻就被漢安帝抓起來申辦,蔡倫知道漢安帝不會放過自己,害怕殘酷的刑罰,因此服毒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