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兩將陣前對敵搏命哪來那么多平手,只能說有一方心虛自知不敵,或者自己逃跑,或者被親兵沖上去救下,對外仍可按打平宣傳,不丟臉面。 而當馬超初次歸降劉備時,面對赫赫威名的趙云,會是什么態(tài)度?
(一)初次相遇
我們這里只從演義角度去看馬超、趙云初期見面時的雙方表現(xiàn)。當時馬超剛剛被說降,劉備正要設(shè)宴款待,趙云立馬就披掛上陣,納了兩顆人頭前來助興。
人報蜀將劉晙、馬漢引軍到。趙云曰:“某愿往擒此二人!”言訖,上馬引軍出。玄德在城上管待馬超吃酒,未曾安席,子龍已斬二人之頭,獻于筵前。馬超亦驚,倍加敬重。
注意這里面的用詞,叫做“敬重”,也就是覺得很牛逼,但是并沒有說自己很服氣。有一個可以作比較的例子是關(guān)羽,當初關(guān)羽在曹營斬殺顏良文丑后,張遼、徐晃等人表示“眾皆敬服”;所以,敬服就包含了敬重和佩服之意,顯然當時的馬超面對趙云的時候,談不上如何服氣。
畢竟,當時的馬超不論家庭背景、統(tǒng)兵戰(zhàn)績還是個人武藝,都不輸于趙云,那么又何談一見面、在交情不深的情況下便心悅誠服?
(二)馬超之能
1、西涼馬氏
馬超世代官僚,豪門出身,手下兵多將良,而趙云之前當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再說只是基層軍官,不在一個層次上。馬超乃名將馬援之后, 占據(jù)西涼之地,是不折不扣的名門望族,而馬超本人也被被羌族奉為“神威天將軍,顯赫的家世就連關(guān)二爺也是十分看重的。當然這也為馬超平添了幾分傲氣,比如當張飛在葭萌關(guān)大叫“認得燕人張翼德么!”馬超卻異常不屑的挖苦道“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
2、割袍斷須
曹操一生征戰(zhàn),其中有兩次格外狼狽,一次是因為呂布,一次便是因為馬超。當時的潼關(guān)一戰(zhàn),曹操被馬超殺到割須斷袍,最后被馬超匹馬追殺,若非曹洪及時現(xiàn)身并舍命拖住馬超,則曹操休矣!這也難怪曹操有“馬超恐懼綜合'癥”,不但說“馬超不減呂布之勇”,還說“馬兒不死,吾死無葬身之地矣”。
試想,這樣的統(tǒng)兵作戰(zhàn)能力出自一個敵對人之口,算得上是比較高的夸贊了吧。而曹操對于趙云的深刻印象,則來源于當年七進七出的那場戰(zhàn)斗,曹操的評價則是“真虎將也”和“長坂英雄”。 顯然,這和曹操面對馬超時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吧。所以,比較二者如果站在一個客觀局外的角度上,就比較清晰明了。
3、個人武藝
馬超八九合揉搓于禁,二十合吊打張郃;此外,渭水一戰(zhàn),逼的許褚赤臂而戰(zhàn),葭萌關(guān)一戰(zhàn),逼的張飛點起火把夜戰(zhàn),這兩場單挑也是全書中最知名最慘烈的單挑戰(zhàn)斗。反觀趙云的純單挑戰(zhàn)績,就有點黯然失色了,也許是他太快了,也許是他太強了,對方不是被一槍挑,就是十合內(nèi)調(diào)轉(zhuǎn)馬頭就跑(比如李典),趙云最突出的單挑,似乎只有五六十合平文丑、三十合平許褚、三十合敗張郃了。
所以,從以上三個方面簡單分析馬超和趙云,便知曉馬超為何是這種態(tài)度了,畢竟每個方面都不差,憑什么我一見面就要對你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