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面前,誰能確定自己還能保住飯碗?這是《第二個機器時代》合著作者埃里克·布林喬福森(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魯·麥卡菲(Andrew McAfee),兩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學者,在去年發(fā)布的新書中所提出的質疑。兩人的觀點也被英國廣播公司在《智能機器》專題中所引用。英國人之所以關心這個話題,主要原因就是在英國社會,人工智能扮演的角色越來越接近人類。
早在2009年,英國考試機構愛德思就宣布使用電腦批閱英語寫作試卷。英國《泰晤士報教育增刊》當時的報道說,經(jīng)過特殊編程的電腦將“掃描”試卷,評估學生的語法與詞匯,辨定可能正確的答案,并給出總分。管理牛津、劍橋大學及英國皇家藝術學會考試局(Oxford Cambridge and RSA,OCR)的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Cambridge Assessment)研究主任蒂姆·奧茨(Tim Oates)說:“自動化系統(tǒng)無法在教育評審中被廣泛采用是絕不可能的。不確定的只是 ‘什么時候’,而不是‘可能不可能’。
雖然英國人還沒有看到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出的小說,英國社會也沒有鼓勵機器人參與文字創(chuàng)作的氛圍,但不少英國人已經(jīng)相信,人工智能是可以勝任很多寫作工作的。在2014年,英國《衛(wèi)報》進行了一項紙媒測試計劃。 “機器人”被安排將社交網(wǎng)絡上的分享熱點和關注熱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隨即進行內(nèi)容篩選、編輯排版和印刷,最后生成一份報紙。作為先驅產(chǎn)品,這項計劃每月的印刷量僅5000份,而且僅在媒體機構內(nèi)部流通。不過《衛(wèi)報》有記者說,接到紙媒測試計劃的一瞬間,感覺整個時代都變了。確實,《衛(wèi)報》的“機器人報紙”入侵的不再是新聞生產(chǎn)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是完完全全地化身“全能”總編輯。
英國Celaton人工智能機器人公司總裁安德魯-安德森(Andrew Anderson)早前在接受英國《每日郵報》采訪時預測,未來機器人將代替人類從事一些工作,不用五年時間,人們將不必從事辦公文秘等工作,2025年,智能機器人將具備學習能力,以及對自己重新編程的能力。智能機器人將具有學習、調整、運用判斷力以及對自己重編程的能力,未來智能機器人將進一步?jīng)_擊更多行業(yè)領域的工作,這其中包括銷售、教育、醫(yī)療保健、管理、財政和法律等行業(yè)。
有朝一日,人工智能真的能夠代替我們寫作,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在一些科學家們看來,是好是壞已經(jīng)不重要了,因為這已經(jīng)是一種趨勢。英國物理學大師霍金 (Stephen Hawking) 去年在倫敦舉辦的國際會議上指出:“在未來100年內(nèi),人工智能的電腦將取代人類?!边@不是霍金第一次發(fā)出警告了。在此之前,他就曾聯(lián)合其他學者在英國 《獨立報 》發(fā)表文章,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導致人類滅絕,在他看來,“對人工智能來說,短期的問題是誰來掌控它,長期的問題是它能否被掌控?!?/p>
更多精彩:《凱風智見:兩大“影帝”飚戲成就清代滿蒙聯(lián)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