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蘭,小名李冶,浙江吳興人,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詩人,與薛濤、魚玄機、劉采春被人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劉長卿稱她為“女中詩豪”;高仲武評她說“上比班姬則不足,下比韓英則有余”;《唐詩別裁》也大贊道:“不求深遠(yuǎn),自足雅音”;可惜不少詩作已經(jīng)失傳,《全唐詩》只存有其16首詩。這位緋聞不斷的“玉真女冠”詩人在歷史塵埃中遺落的不僅僅是她的風(fēng)韻才情,還有詩作“雅音”,貫穿在她生命中的“詩”的禍福,更讓人撲朔迷離。
一圍薔薇見早慧,因詩出家
在一座寂寞的圍墻里,有一位小女孩兒在等待著春天、等待著薔薇開花。春天終于來了,薔薇也終于綻放了,枝枝蔓蔓,纏纏繞繞,花兒次第開放,有的含笑帶淚、有的低吟淺唱、有的訴說絮語……在這薔薇爛漫的時節(jié),一位父親拽著可愛的小女孩在欣賞一圍薔薇,想不到小女孩信口吟來:“經(jīng)時不架卻,心緒亂縱橫。已看云鬢散,更念木枯榮?!?(《詠薔薇》)父親一時大驚失色:不得了,了不得!這分明是待嫁女兒作的詩,開頭兩句“經(jīng)時不架卻,心緒亂縱橫”的意思是說薔薇花的架子還沒搭好,已經(jīng)開得到處都是了。詩中“架”與“嫁”諧音,流露出恨嫁之心,可怎么出自眼前這位只有6歲的寶貝女兒之口。
這早慧的女孩是誰?她就是李冶。
事后,父親思忖著“此女聰黠非常,恐為失行婦人”。就在李冶11那年,父親還是將她送入剡中玉真觀出家,改名李季蘭。
這正是:一圍薔薇,一首詩,是夢又非夢,夢里夢外,薔薇紛飛,落滿地。也因此惹出一世女冠,滿懷才情,渾身傷痕……
一抹玫瑰更香艷,因詩相愛
唐朝是一個浪漫的朝代,李季蘭又猶如一枝怒放的玫瑰,香艷才情、林下風(fēng)致,她身邊從來不缺帥哥才子相伴。
李季蘭與閻伯鈞,從相識到相愛走了一陣:
送閻二十六赴剡縣
流水閶門外,孤舟日復(fù)西。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妾夢經(jīng)吳苑,君行到剡溪。歸來重相訪,莫學(xué)阮郎迷。
閻伯鈞要去剡縣,李季蘭便在蘇州寫詩送別,并叮囑他不要像剡縣的阮肇,遇到神仙妹妹就忘了戀人而入洞房。后來閻伯鈞還真的與李季蘭分手啦:
得閻伯鈞書
情來對鏡懶梳頭,暮雨蕭蕭庭樹秋。
莫怪闌干垂玉箸,只緣惆悵對銀鉤。
這是李季蘭在收到閻伯鈞的書信后所作的詩,從詩中的傷感情緒看,分明是閻伯鈞的告別信——不能再回來牽手了。好友一別,人各天涯,李季蘭感到既無奈又惆悵。
就在李季蘭惆悵中,又有一位年輕才俊出現(xiàn)在她面前。有一天,李季蘭從玉真觀偷偷跑到剡溪中蕩舟,遇到了隱居在此的名士朱放,言談投機,一見如故。以后朱放常到溪邊與她相會,游山玩水。這是李季蘭一生最為幸福的一段日子,不久朱放便去江西為官,兩人揮淚而別。
“相思無曉夕,相望經(jīng)年月”,足見感情非同一般。李季蘭在日思慕想,難舍舊情的時候病倒了。就在這時,又有一個才華橫溢的男子拜訪了她,這人就是著名的“茶圣”陸羽。
陸羽的到來恰好彌補了李季蘭的失戀空間,二人經(jīng)常煮雪烹茶,對坐清談。在李季蘭相思病重之時,陸羽一直在她身邊照料,李季蘭感動不已。
與陸羽相比,李季蘭更鐘倩的是陸羽的好友釋皎然,可惜作為僧人的皎然早已看破紅塵,任李冶如何“相試”,他依舊心如止水,堅定地回絕了她。李季蘭碰了個軟釘子,只能感嘆:“禪心已如沾泥絮,不隨東風(fēng)任意飛”,找個臺階自己下了,只能成為一般性朋友而繼續(xù)交往。
一次召見成俊嫗,因詩得幸
《唐才子傳》說李季蘭“美姿容,神情蕭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就在李季蘭的“詩豪”的名氣越傳越廣時,竟然也驚動中央的最高領(lǐng)導(dǎo)者——唐德宗傳旨要她上京面圣。這可是極大的殊榮,可惜此時的李季蘭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盡管風(fēng)韻依舊,但畢竟容顏已變。盡管唐德宗召見時心里暗叫“天上神女”,但“美人遲暮”,最終只得了一個“俊嫗”雅號?!短撇抛觽鳌愤@樣說:“天寶間,德宗聞其詩才,詔赴闕,留宮中月余,優(yōu)賜甚厚,遣歸故山?!币馑际钦f,李季蘭在宮中居住了一個來月,得到了優(yōu)厚的賞賜,最后回到浙江老家。
一首上詩遭撲殺,因詩玉殞
俊嫗得幸,也是不幸。從唐德宗一次召見后,李季蘭還是常奉召面見皇上。建中四年(783),李季蘭又奉旨入長安。不料,各地藩鎮(zhèn)割據(jù)稱王,亂兵攻陷京城,唐德宗攜貴妃、太子倉皇出逃。朱泚被擁立為帝,自封大秦皇帝,下令大肆捕殺前朝臣僚,李季蘭也身陷其中,“詩豪”被迫上詩唱贊歌。八個月后,朝廷的軍隊又重新進駐了長安,朱泚逃到了寧州而亡,史稱“涇原兵變”。
李季蘭因上詩株連罪犯。據(jù)《奉天錄》載,德宗怒視抄出的詩篇,召李季蘭而責(zé)之:“汝何不學(xué)嚴(yán)巨川詩,‘手持禮器空垂淚,心憶明君不敢言’?”一怒之下,撲殺了李季蘭。一代紅顏才女,因詩香消玉殞。
李季蘭多情多才,且任君采擷,然而她自己采擷的卻是繽紛絢麗的大唐詩歌,正是成也詩敗也詩,人們只看到她那一抹香艷的玫瑰色,卻不解她生命之中“詩”的禍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系凱風(fēng)網(wǎng)獨家稿件,歡迎廣大媒體轉(zhuǎn)載,請點擊此處按要求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