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社會下,皇位的誘惑力無人能擋,世間最寶貴的親情在它的面前,都變得一文不值,歷史上兄弟相殘,父子反目的案例,比比皆是,最著名的莫過于“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終將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一并絞殺,逼著父親李淵退位。而到了清朝,“九龍奪嫡”的劍拔弩張,皇子們互相傾軋,更讓千古一帝的康熙身心俱疲。畢竟,左握錦繡江山,右擁三千佳麗,魚與熊掌兼得的帝位,誰人不想,哪個不做?
劉荊,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的第九子,生母為陰麗華,建武15年,劉荊被封為山陽公,兩年后被晉封為山陽王。中元二年,劉秀駕崩于洛陽南宮前殿,享年六十二歲。同年,皇太子劉莊繼位,是為漢明帝。初期,對于劉莊,許多的手足兄弟都很不服氣,甚至連一母同胞的劉荊更是虎視眈眈,野心勃勃。
當時,劉荊一見父親劉秀去世了,深藏內心多年的野心逐漸暴露了出來,他不甘愿只當個王爺,也想著過一把皇帝的癮,于是乎,膽大包天的劉荊竟然暗中寫信給廢太子東海王劉疆,勸他一同舉兵而推翻漢明帝的天下,自己登基稱帝。可是,當劉疆收到劉荊的信件時,頓時被嚇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劉疆平日里唯唯諾諾,謹小慎微,標準的膽小之人,你勸他造反,那不是胡扯嗎?
于是乎,劉疆當場將送信之人抓了起來,并將他送到了京城,漢明帝一看,盡管有些生氣,不過念在一母同胞的份上,倒也不與這位弟弟計較,沒有對他進行處罰,而是命人對劉荊進行監(jiān)控。第一次造反,劉荊可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功敗垂成。
都知道,在古代謀反可是重罪,輕則被殺,重則株連九族,可是,漢明帝面對劉荊的造反,卻雷聲大雨點小,一筆帶過,不僅不給以治罪,連警告也沒有,朝臣們見此,個個是驚愕不已,無法理解。因此,這無形之中,便增長了劉荊的有恃無恐。為君者,最忌心慈手軟,往往生死就在一瞬間。
面對哥哥的手下留情,不予問罪,劉荊非但沒有感恩戴德,好好的反省自己,反而野心日益增加,厲兵秣馬,總想著再一次發(fā)動謀反,似有不將漢明帝拉下臺來誓不為人之意,于是乎,他沉靜了下來,表面上是在“反思罪己”,實則卻在等待時機。
永平10年,西邊的羌人虎視眈眈,一直對邊境不斷的侵擾,這一次更甚,而劉荊從中看中了機會,他覺得可以渾水摸魚,坐享漁翁之利。在這年,羌人大舉發(fā)動了叛亂,劉荊頓時興奮極了,心里不覺暗暗想道,此乃天助我也,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還沒等劉荊動手,他想要造反的消息便被漢明帝知道了,而這一次,漢明帝又一次的放過了他,只是將其該封為廣陵王,遷移了封地。
兩次造反,兩次失敗,兩次被饒恕,劉荊變得更加有恃無恐了,他不但沒有一絲一毫的悔悟,或者覺醒,反而越發(fā)的權欲熏心,執(zhí)迷不悟,并積極地籌備第三次叛亂。漢明帝屢屢不予治罪,無非是念其一母同胞的親情,可劉荊卻狼子野心,不念兄弟情誼,反而自視甚高,一向以第二個光武帝劉秀自居。
不思悔改的劉荊,到達新封地后不久,竟然私底下詢問算命先生:“很多人都說我長得像先帝,而先帝30歲當皇帝,我今年也30歲了,可以起兵嗎?”,乖乖,當算命先生一聽,頓時嚇出一身冷汗,這不是拉著我去送死嗎?當場,算命先生只好隨便找了個理由搪塞了過去,隨即急忙一路狂奔前往府衙,將此事稟告給了官府。
當漢明帝獲悉消息后,簡直是哭笑不得,對這位弟弟是恨鐵不成鋼,真是荒唐至極。盡管如此,漢明帝依舊沒有對劉荊動手,只是下令裁減了劉荊的衛(wèi)隊和隨從。相反,劉荊知道了漢明帝獲悉他的事情后,一時畏懼被問罪,竟然自己進了監(jiān)獄,著實令人大跌眼鏡。不過,當?shù)弥獫h明帝沒有對進行自己治罪時,野心勃勃的劉荊,第四次的動起了歪點子。
公元67年二月,這一次,劉荊不再使用武力去謀奪皇位了,而是選擇了世人所迷信的一種巫術,他命人網(wǎng)絡天下一些裝神弄鬼的巫婆,然后將他們集中在了一起,想通過這些人所謂的“作法”,而將漢明帝置之死地,最終自己取而代之。不過,這次還是和先前三次一樣,依舊功敗垂成,剛一開始便被漢明帝派出的暗哨給獲悉了,并將它報告給了漢明帝。
不過,再次令人意外的是,漢明帝得知劉荊的第四次叛亂后,卻氣定神閑,倒也沒有過多的驚訝,并且再一次的繞過了他,沒有對他進行問罪。相反,劉荊在事情敗露后,終于明白想造反是不可能的,加之內心的萬分驚恐,他在絕望中選擇了自殺,結束了自己荒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