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風動玉闌香,春色沉沉鎖建章。唯有落紅官不禁,盡教飛舞出宮墻”。是宋朝詩人武衍《宮詞》中的詩句。
描寫了年輕女子被選入皇宮之后,一生被囚禁在宮墻之中,只有看著漫天的梨花自由自在地飛舞飄落。
漫長的封建社會有多少這樣的女子葬送了青春,老死宮中。
宮中女子有諸多的身不由己,而改變自己命運和處境的唯一方式,就是千方百計地獲得皇帝的寵愛。這也是所有的妃子以及宮女的夢想。
能夠被皇帝寵幸或是可以成為皇帝的女人,變成了宮中女人的唯一目標,能夠為皇帝生下一兒半女更是可以明哲保身,平步青云。
然而皇帝只有一個,后宮卻有如此多的女人,如百花齊放,讓人眼花繚亂。
君王們眼光口味自不相同,所以能讓皇帝長期寵愛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多少女子在宮中用盡了心機計謀,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也未必可以做到。
而有些女子到死都沒有得到皇帝的垂愛,更有的到死都沒有見過皇帝一面。
這就是封建制度的悲哀??!而這還不是最悲哀的,最可悲的是,不僅生前得不到皇帝的寵愛,皇帝死后還要淪為陪葬品,跟隨皇帝一同死去,到另外一個世界去繼續(xù)伺候服侍皇上。
讓活人陪葬,這讓新社會的我們來看真的是慘無人道的事,可在古代皇宮中卻是屢屢發(fā)生。
古代把為皇帝殉葬的女子叫做“朝天女”,一般都是沒有為皇帝誕下兒女的妃子或?qū)m女,雖然這個名稱似乎充滿了詩意和美好。
但其實“朝天女”就是皇帝死后為他殉葬的女人,他們被封建社會所害,被迫結(jié)束自己年輕鮮活的生命,為君王陪葬。
家人享受世襲官職,卻聞者色變。
而這個殘忍的制度在明朝達到了鼎盛,但卻并非是明朝獨有的,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人殉的制度。
據(jù)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原始人墓穴之中曾發(fā)現(xiàn)過,三具尸體,其中一具是正常死亡,而其他兩具就是殉葬品。
這說明在原始的奴隸社會,就有奴隸為奴隸主殉葬的事發(fā)生,而這個制度一直被沿襲,直到先秦時期逐漸普及。
先秦不止君王,幾乎每一個貴族的墓穴都有人陪葬,而在考古殷墟王墓穴的時候,更是發(fā)現(xiàn)了二百多個墓坑,每個坑內(nèi)有多達八人以上的人殉葬。
計算下來,殷墟王的陪葬人數(shù)共有2000多名,這是一個多么駭人的數(shù)字,而這些人殉中不止有大量女子,還有很多的男子,也就是奴隸。
至此從原始社會到夏商周時期的殉葬制度已經(jīng)有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到春秋時期依舊盛行,不過已經(jīng)有了一些控制。
當時的秦獻公對這個剝奪活人性命的血腥制度,十分厭煩,曾經(jīng)下令廢除,秦獻公的行為得到了百姓們的一致稱贊和愛戴。
三百多年的殉葬制度在當時得到了遏制,這是一件大快人心,救人于水火的事,然而在秦獻公之后的君王卻沒有他那么仁慈了。
于是殉葬制度再次被搬上封建舞臺,并且大力推崇施行,光是秦穆公一個人的陪葬人數(shù)就達到了七百七十多人,大多數(shù)人殉為女子。
而秦始皇死后,為其陪葬的人數(shù)達到了空前絕后,秦二世當時要求,宮內(nèi)所有未生育的女性全部為秦始皇陪葬,而為了保證秦始皇墓穴的隱秘。
秦二世更是將所有參與建設陵墓的人員全部殺死在墓穴之內(nèi),所以秦始皇陪葬的總?cè)藬?shù)高達上萬,這也是歷史上陪葬人數(shù)最多的君王。
秦朝之后,時代逐漸發(fā)展,到了漢朝,社會也慢慢變得文明,在漢朝時期,這個血腥的殺人陪葬的制度得到了控制,基本沒有君王使用。
但在明朝朱元璋時期,人殉制度又再次被重啟,追根究底,朱元璋是草根皇帝,一步步登上帝位的他雖然親民愛民,但卻殺伐果斷,登基后更是將當時的開國功臣,全部殺死。
所以在朱元璋手中再次沿用人殉制度,似乎也不用太奇怪。朱元璋的次子朱慡夭折之后,他的兩名妃子便淪為了陪葬品。
而在朱元璋死后,朱允炆下令當時所有宮中沒有子嗣的女子全部要被殺掉陪葬,雖然這個數(shù)據(jù)至今無從考證,但必定是數(shù)量驚人的。
作為殉葬品的“朝天女”們一般會在宮中吃完最后一頓為她們精心烹制的餐飯,然后所有的人聚集在一間屋子里,房梁上掛著一條條白綾,女子們踩著凳子,由太監(jiān)宮人為其撤掉上椅子,上吊后死去
曾有一殉葬女子逃出屋中,向君王求情放過自己一命,但君王當場拒絕,女子還是難逃陪葬的命運。
一般“朝天女”死后,他們會獲得朝廷的封號,“朝天女”的家人也會得到一筆撫恤金作為補償,家人還會得到世襲的官位。
朝廷對“朝天女”的家人就解釋說:“朝天女”們追隨帝王去了另外一個極樂世界享福去了,面對家中女兒的橫死,家人即便再不愿意,可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也只能接受這個結(jié)果。
“朝天女”殉葬的制度害了無數(shù)女子性命,直到朱祁鎮(zhèn)手中,這個制度才完全被廢除。
朱祁鎮(zhèn)登基后,雖然做下了不少讓人看不起的事,但唯獨廢除人殉制度,是他做的唯一一件造福宮人百姓的好事。
自朱祁鎮(zhèn)之后,結(jié)束了歷史上最為慘絕人寰的人殉制度,從此封建社會不再有活人被殺死殉葬。
而有些人可能會說,朱祁鎮(zhèn)廢除人殉是有私心的,他是為了自己的摯愛錢皇后,錢皇后曾經(jīng)與朱祁鎮(zhèn)同甘共苦,琴瑟和鳴。
朱祁鎮(zhèn)也十分寵愛這位皇后,但美中不足的是,錢皇后一直沒有生下子嗣,多年未育的她在朱祁鎮(zhèn)死后豈不是也要和后宮女子一起為他殉葬嗎?
這是朱祁鎮(zhèn)不能接受的,所以為了摯愛錢皇后,朱祁鎮(zhèn)下令從此之后廢除人殉制度,而不論他的初衷是什么,只要能廢除這條殺害活人陪葬的不公平制度,對后世的女子來說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從明朝之后歷史不再有“朝天女”凄涼悲慘的故事發(f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