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肯定比不了三曹。
你這個問題倒是挺好玩的,問這樣的問題,腦洞倒是蠻大的。
因為你比的是文采,那就單講文采,那些格局、境界、體裁這些,都不是本文討論的范疇。
單單是曹植的《洛神賦》的文采,就碾壓了蘇軾的任何作品,“才高八斗”不是浪得虛名的。
我給你擺一個對比關系吧:
蘇軾的文采,根本比不了曹植。
曹植>謝靈運>李白>=蘇軾,也就是說,“三蘇”中的“主將”都沒法和曹植相提并論!
有人說:你這么說根本沒有什么根據(jù)!那我就給你擺事實:
謝靈運:“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薄赌鲜贰ぶx靈運傳》
——看明白了:謝靈運說,天下的才,都被曹植占了大部分,我占了一小部分。
李白:“吾人詠歌,獨慚康樂?!薄洞阂寡缣依顖@序·李白》
——看清楚了:我們這些人吟詩,慚愧唯獨不如謝靈運——李白何許人也?能讓他“自嘆不如”的,古今能有幾人?
詩仙李白
然后再用李白和蘇軾比,這個就不太用比了,蘇軾在文采上頂多和李白打個平手。其實在我心里,蘇軾文采遠不如李白。
所以,蘇軾和曹植之間,起碼隔了一個謝靈運級別,李白也是他難以翻越的大山。
(有人說,這是酸文人的自謙,我要告訴你:謝靈運和李白,沒學會自謙。)
蘇軾和曹植比,都早早敗下陣來,還用蘇洵和蘇轍去比曹操嗎?
曹操的《觀滄?!贰洱旊m壽》《短歌行》這些,幾乎是膾炙人口,二蘇呢?
龜雖壽/神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其實,拿這兩組人比較,是因為蘇軾名氣太大。在我的評價中,蘇軾得到的贊譽,已經(jīng)多于他作品本身的文學造詣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由于太符合當代人的評價標準,被推的太高,言過其實了。我認為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都比這兩個強: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曹氏父子的文采,曠古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