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年,蜀漢皇帝劉備親率大軍征討東吳,結果第二年在夷陵之戰(zhàn)中被吳將陸遜打敗,損失慘重。劉備憤憤地說道:“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再看劉備看來,他之所以戰(zhàn)敗是天意使然??墒侨藗円恢抡J為,劉備之所以戰(zhàn)敗,是因為他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軍事錯誤,即連營七百里!
一、劉備會不會用兵?
在吳、蜀交戰(zhàn)時,魏文帝曹丕看到劉備的部署后,對群臣們說道:“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在曹丕看來,劉備根本不懂兵法,怎么能夠連營七百里,這樣肯定無法拒敵。后來的人們也同意曹丕的看法,認為劉備根本不會打仗。
可是您別忘了,曹丕的老爹曹操當年是怎么評價劉備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連曹操都不看小覷的劉備,怎么可能不會打仗呢?雖說然劉備在征戰(zhàn)過程中,敗多勝少,但大多是敗給的曹操。博望坡之戰(zhàn),劉備略施小計,大破夏侯惇、于禁;漢中之戰(zhàn),劉備先擊殺了夏侯淵,又迫使曹操撤兵,可見劉備并非不懂兵法,不會用兵。
二、劉備的軍事部署
既然說劉備會用兵,那么他是怎么進行這場伐吳之戰(zhàn)的呢?戰(zhàn)爭爆發(fā)后,吳班、陳式率領水寒的水軍抵達夷陵附近,接著劉備才統(tǒng)率大軍趕到。此時蜀軍已經(jīng)深入?yún)菄硟?nèi)數(shù)百里,可是吳軍卻堅守不出。在這前后,劉備對蜀軍進行了一番部署。首先,派大將黃權率領一部分軍隊駐扎在長江北岸,防止曹魏的襲擊。
其次,劉備下令吳班、陳式的水軍棄舟登岸。最后,劉備設立連營,在巫峽、建平至夷陵沿線數(shù)百里內(nèi)扎下數(shù)十座大營。另外,劉備還派馬良前往武陵,“以金錦賜五溪諸蠻夷,授以官爵”,讓他們起兵響應。在此之前,黃權表示“臣請為先驅(qū)以當寇,陛下宜為后鎮(zhèn)”,但是劉備沒有同意。那么,劉備為何要這么做,特別是連營七百里呢?
三、劉備的無奈選擇
劉備伐吳面臨著許多困難,第一是水軍問題。由于三峽一帶水流湍急,基本上是有進無退,再加上水軍是東吳的強項,所以劉備索性下令水軍棄船登岸。第二個問題是后勤。由于交通落后,從蜀地往前線運糧非常困難。一旦后勤補給被切斷,那么蜀漢大軍就會不戰(zhàn)自潰。由于劉備放棄水軍,那么東吳就有可能利用長江,來切斷蜀軍的后路。
假如黃權無法抵擋曹魏大軍的干預,那么魏軍直撲蜀軍的背后,也會讓全軍陷入被動。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也非常重要,劉備大軍所處地區(qū)為山地地區(qū),道路狹窄,不利于大部隊的全面展開。由于雙方陷入對峙,連營七百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降低轉(zhuǎn)運糧草的難度。大概出于以上原因,劉備才連營七百里,但任何決定都不可能盡善盡美的,總會有破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