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呢?因為年輕人讀水滸根本體會不到其中所表達的深刻含義,只會陶醉于表面之上的兄弟情。少年的我曾幻想著和這樣一群兄弟快意恩仇,也為宋江的招安行為百般不解,更幻想著梁山的一百零八好漢能起義,最終推翻老趙家的江山。
后來我想了想,真的是太年輕了,后面再讀《水滸》,覺得他們的兄弟情義,可以用今天一個很時髦的話來概括“塑料兄弟”。
咱們今天來聊一下子,燕青為何在早咋知道李固與賈氏的私情,卻不告訴盧俊義呢?他在顧慮什么?這算不算是塑料兄弟,況且燕青自己也說過,作為盧俊義的小跟班,盧俊義對他可以說是有再造之恩,可是他為何卻選擇這么做呢?
盧俊義名門望族,賈氏吃喝無憂,為何鐘情于李固?
賈氏移情別戀,作為盧俊義的夫人和管家走到一起,最終還差點要了盧俊義的命。她為何要這么做呢?時針認為,主要就是賈氏生活在滋潤了,盧俊義作為主人每日不是忙對外的事務就是在打磨技藝,一定程度上冷落了賈氏。但是書中的記載來看,盧俊義并沒有三妻四妾花天酒地,男人忙事業(yè)忽視了你,話說就不能理解一下嗎?
作為大戶人家的夫人,每日吃喝不愁,盧俊義不在身邊,有什么事情就只能找管家李固了,李固為了討好主人,做事都比較的積極。一來二去賈氏將這種討好當成了關懷,在心理上也慢慢發(fā)生了變化,與李固越走越近,進而跨出底線。
燕青知道賈氏與李固的曖昧關系,為何不悄悄告訴盧俊義?
沒有不透風的墻,而且古代歷史上大宅子里面的八卦事真的是數不勝數,因為那時候沒有其他娛樂項目,所有的娛樂項目就是八卦了。李固與賈氏的事估計除了盧俊義不知道,其他人都知道。燕青只是其中之一,有句話不是講嘛,看透不說透,還是好朋友。
小編下面著重分析下,為何燕青不據實相告:
第一點:燕青說了盧俊義也不相信;這事對一個男人打擊很大,如果從自己親近的兄弟或者跟班嘴里說出來,這意味著什么呢?眾人皆醒我獨醉,自己就是個糊涂蟲,自己媳婦看不好還要別人提醒。參照楊雄對待石秀的做法,燕青不被盧俊義打死也沒辦法繼續(xù)跟隨他了,因為盧俊義一見他就能想起這事,妥妥的會被攆走,甚至被打死。
第二點:燕青善于自保,不愿意因此惹火燒身;燕青雖然本性浪蕩,但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混混,他在認識了李師師之后,便靠著李師師與皇帝的關系給自己弄了個保命招數。在征討方臘勝利之后,力勸盧俊義一起遠離朝廷,表示朝廷根本就不會容得下他們這樣的人。可以看出燕青看事情看的通透,大是大非面前都如此通透,何況盧俊義的一點點家事呢?最后燕青抱得美人歸,連宋徽宗的知己李師師都給拐走了,真乃人生贏家。
第三點:燕青并沒有真憑實據;這事不是別的事,雖然盧家大院里傳言頗多,但是全書中并沒有寫道燕青抓到了真憑實據。古代這種花邊新聞很多,尤其是在這種大宅子里面。因此燕青聽到這只言片語就貿然向盧俊義舉報,除了找抽,換不來什么好處。謹慎小心的燕青不會做這種低智商的事情的。
后記
燕青與盧俊義不管關系如何,他們的第一關系是主仆關系。因而在古代社會上,不管主人對你多好,你還是要認清自己的位置。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還是要把握清楚,不然倒霉的就是自己,而燕青確實將這一塊拿捏的絲絲地。主仆間常年累月生出的那一種隔閡,并不會隨著時間發(fā)生變化,這一點從始至終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