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折手段地追逐名利,最后只會物極必反,不得善終,因此對于身外之物還是淡然處之為好。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有位大臣叫尉遲敬德,他大李世民12歲,李世民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卻遭到尉遲敬德的拒絕,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是因為尉遲敬德對李世民非常的忠心,他的忠心是從歸降李世民開始的。起初尉遲敬德是唐朝敵軍的一個將領(lǐng),具有優(yōu)秀的作戰(zhàn)才能。后來李世民的父親不得已派李世民去對付敵軍,李世民身邊的賢能之才很多,而且李世民自己在作戰(zhàn)指揮上面的才能也不遜色于其他人。
因此,敵軍領(lǐng)頭人與李世民對戰(zhàn)中大敗而逃,但尉遲敬德任然繼續(xù)堅守,這種精神讓李世民刮目相看。再加上尉遲敬德原本就是一位驍勇善戰(zhàn)之人,李世民便命人與之談判,勸他歸降,希望他能成為自己麾下的一員大將。
尉遲敬德雖然也欣賞李世民的才華,但他還是拒絕了投降,后來棄城而逃的敵軍領(lǐng)頭人宋金剛被誅殺,聽聞此消息之后,尉遲敬德覺得自己無主可跟隨了,于是選擇率領(lǐng)軍隊歸降于李世民。李世民將尉遲敬德收入麾下之后,對其也是非常器重,封他為右一府將軍,而且他依然可以率領(lǐng)他之前的軍隊。
李世民的這一舉動,讓身邊的謀士和將領(lǐng)都不解,因為當(dāng)時有不少的歸降士兵,從李世民帳下逃走。因此李世民原本的部下認(rèn)為李世民這樣做,有將自己推入火坑的危險。為了避免尉遲敬德假意歸降,李世民的部下瞞著李世民,將尉遲敬德關(guān)了起來,并不斷勸說李世民殺了他,避免以后留下禍患。
但李世民卻不認(rèn)同他們的想法,他認(rèn)為如果尉遲敬德要逃走,早就逃走了,絕不會等到現(xiàn)在。后來他親自釋放尉遲敬德并勸慰他,給他金銀珠寶,告訴他自己對他非常信賴,絕不輕信別人的讒言就迫害忠良。李世民對尉遲敬德的信任,讓他非常感動,從此之后,無論遭遇何事,他對李世民忠心耿耿雷打不變,從不做被背叛他的事。
第二是,尉遲敬德從來不為錢財所動。李世民的才能,吸引眾多有志之士到他帳下為他效力,他在軍中的威望沒有人能比得上。讓身為太子的李建成非常不安,于是便和齊王李元吉合作結(jié)盟,暗中策反李世民身邊的賢能之士,以此來削弱他的勢力。尉遲敬德對李世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便成了李建成最先策反的對象。
無論送錢還是表達對尉遲敬德的欣賞,尉遲敬德絲毫不為其所動。見此情況,李建成只好派人殺害尉遲敬德,但殺手看見其勇猛異常,也不敢靠前。沒有殺成尉遲敬德,李元吉便到李世民的父親,李淵面前誣高尉遲敬德,果真尉遲敬德被李淵下令處死,李世民知道后,向李淵澄清,花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救回尉遲敬德。
第三,尉遲敬德也是玄武門之變的主力大將,這次政變也成為他一生當(dāng)中最大的功績。尉遲敬德在玄武門之變之前,便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李建成和李元吉正在謀劃準(zhǔn)備除掉李世民,并將此事告知李世民。在認(rèn)真考慮之后,李世民終于下定決心發(fā)動政變。
在此次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尉遲敬德斬殺了李元吉和李建成,并將二人頭顱展示在太子府和齊王府的精兵面前,使兩府精兵散盡。后來在尉遲敬德的建議下,李世民重用了之前兩人的舊部魏征等人,使得李世民的賢名遠(yuǎn)揚,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比李世民還大的尉遲敬德,李世民卻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究竟是真心還是套路呢?
原來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有人誣告其有謀反之意。為了穩(wěn)固政權(quán),李世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于是談笑間說起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但被尉遲敬德拒絕了。不久后,尉遲敬德告老還鄉(xiāng),從此閉門謝客,避免和官場的人有所交集。平時的娛樂就是玩玩音樂,頗有些隱居田園的逍遙感。
由于尉遲敬德懂得及時抽身,安心回家頤養(yǎng)天年,最后得到善終??梢姡寄松硗庵?。
參考資料:
《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