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時共有24個朝代,說起繁華盛世,人們會想到大一統(tǒng)的漢唐。唐之前的隋給人的印象則是短命王朝。
實際上,隋立國37年,結(jié)束了南北朝戰(zhàn)亂分裂的局面,前期百姓安居生產(chǎn),人口激增,經(jīng)濟實力在各朝歷代中名列前茅。
隋文帝和隋煬帝出征四方,作戰(zhàn)多取得勝利。文帝被少數(shù)民族尊稱為“圣人可汗”。隋朝如此繁榮為什么一直被黑呢?
隋文帝的文治武功
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氏族興盛。隋文帝楊堅出身豪門大族,女兒嫁給北周宣帝為后。他逐步消滅朝中異己勢力,取得軍政實權(quán)。581年,北周靜帝被迫禪位于楊堅。
楊堅建立隋朝后,統(tǒng)一全國領(lǐng)土,勤政節(jié)儉、整飭吏治、予民農(nóng)田,史稱“開皇之治”。
隋初國家并未完全統(tǒng)一,陳朝盤踞南方。用宋朝皇帝趙匡胤的話說“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彼逦牡蹮o時不圖謀滅陳。但此時,北方突厥游牧民族經(jīng)常侵擾邊境,冒然派兵攻陳恐被兩面夾擊。
隋文帝須先安定北方,而突厥兵強馬壯、能攻善戰(zhàn)不好對付。文帝接受大臣建議,從其內(nèi)部著手,利用不同部族間的矛盾,實行遠交近攻、離強和弱的政策,以個個擊破的方式取勝。584年突厥可汗受降。
北方之患解決,文帝轉(zhuǎn)而著手攻陳。他事先設定精密計劃。首先,在南方稻田即將收割的季節(jié),作出大兵壓境的態(tài)勢。南陳軍士被調(diào)往守衛(wèi)邊疆,耽誤了莊稼收割。隋文帝又假意收兵,使對方減少戒備。
即將出兵時,隋文帝繼續(xù)迷惑南陳,大張旗鼓地在長江下游設兵吸引注意,實際則把重兵埋伏在上游。
南陳原本國小力弱,陳后主喜好詩文,不理政事。準備充足的隋朝軍隊一鼓作氣很快攻下陳朝都城健康。隋文帝終于一統(tǒng)全國。
全國局勢穩(wěn)定后,隋文帝開始安定民生、發(fā)展經(jīng)濟。民以食為天,土地是古代人民生存的根本。南北朝以來,小農(nóng)的田地常被地主和官府占據(jù),均田制難以貫徹實行。
隋文帝令再次進行均田,把荒地分給無地農(nóng)民耕種,生產(chǎn)得到發(fā)展。為避免災荒年出現(xiàn)饑民,隋文帝在各地設義倉,豐收之年命百姓捐贈余糧,災年則開倉分糧。
文帝統(tǒng)治僅幾年,人口從330萬增至880萬,糧倉稟實,全國一片繁榮景象。
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央選官實行九品中正制,只有豪門大族的子弟可以入朝為官。別說平常老百姓,就是庶族地主也沒有當官的機會。
如此造成有才華的人當不了官,國家統(tǒng)治階層固化,官員無須有才能和德行,朝廷越來越腐朽不堪。
隨著底層地主實力壯大,九品中正制已不符合時代要求。隋文帝針對舊有選官制度的弊端首創(chuàng)科舉制,允許有才德的人入朝當官,不分門戶。
當時科舉制雖未完善,但從根本上改變了幾百年來的選官制度,讀書人獲得一條晉升通道,國家得以吸納有才干的人入朝參政。
另外,隋文帝命人修訂《開皇律》,廢黜以前殘酷的各類肉刑,減少了百姓遭受極刑之苦。文帝稱得上有道明君,不過,他晚年聽信寵妃讒言廢長立幼,間接葬送了整個王朝。
隋煬帝有功有過
隋煬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人們對他的印象是窮兇極欲、好大喜功,四處征戰(zhàn)導致民力疲弊。他曾征戰(zhàn)吐谷渾、林邑、契丹、高麗等地,周邊四方被他打了個遍。
林邑在今越南,隋煬帝聽說那里有奇珍異寶,于605年出兵討伐。隋文帝留下的滿倉糧食將隋軍供養(yǎng)的兵強體壯,一路所向披靡,連連得勝。
林邑的象軍具有威名,讓敵人畏懼。初遇象軍,隋軍兵士被沖來的象群踩踏,損失慘重。隋朝將領(lǐng)緊急商議,決定以弓箭應對。大象看到萬劍射來受到驚嚇,不聽指揮轉(zhuǎn)身逃跑,反而撞傷林邑士兵。
隋軍大獲全勝,士氣高漲,攻下林邑都城后凱旋而歸。林邑國自此向隋稱臣納貢。
北方契丹經(jīng)過修整后再次崛起,仍舊襲擾隋朝邊境。隋煬帝派人聯(lián)絡突厥首領(lǐng)商議聯(lián)合攻打契丹,同樣被騷擾的突厥答應聯(lián)合作戰(zhàn)。
突厥與契丹人外貌相似,他們先派人到契丹境內(nèi)打探虛實,掌握了營地方位和兵士數(shù)量后,與隋軍聯(lián)手在夜間突擊,打了契丹人一個措手不及,獲得勝利。契丹實力受損不敢再輕易侵擾隋邊境。
隋煬帝之后又戰(zhàn)勝吐谷渾、夷吾,功績不在漢武帝之下。可惜他好大喜功,強迫百姓參軍,連年出征造成死傷眾多,已經(jīng)勞民傷財仍不愿收手,將目光又瞄準東北的高句麗,三次征伐皆失敗而歸。
隋煬帝在位時,做的另一件大事是開通京杭運河。古詩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苯袢私忉尀樽镌诋敶?,功在千秋,都是中肯的評價。
以前,人們多認為隋煬帝開鑿運河是因為他貪圖享樂,想坐船到南方游玩,順便收斂當?shù)刎攲殹,F(xiàn)在史學家考證隋文帝的想法并非這么簡單。
首先,征討高句麗需要大量軍糧。南方的糧食運往北方路途遙遠,如果走水路的話,方便得多,隋煬帝開鑿運河也是為運送軍糧。
另外,隋煬帝想從開鑿運河入手加強與南方士族的聯(lián)系,進而壓制北方高門大戶以便鞏固皇位。
我國水系多東西走向,大運河的開通有利于加強南北聯(lián)系,在物資運輸和人員往來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隋朝為何一直被黑
隋稱得上最富有的朝代之一,無論是隋文帝還是隋煬帝都為封建王朝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但隋文帝的功績被輕視,隋煬帝受到的評價一貫比較偏頗。
人們忽視隋朝的繁榮,主要是因為隋煬帝確實做了很多勞民傷財?shù)氖拢瑹o論是武力征伐還是興修工程依靠的都是人民的血汗。他個人又好色揮霍,與英明君主的形象相差甚遠。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隋朝兩代而亡,取而代之的唐在記錄歷史時,自然多記其害,少記功勛,千百年下來已給人們造成固有印象,因而一直被黑。
歷史長河延綿不斷,各色人物競相登場,免不了任人評說。忠君愛國者,流芳百世。禍國殃民的人,遺臭萬年。
相較于受各種因素影響的當朝當代,歷史評價更為客觀。盡管也受到史書史料和時代的局限,但只要人類延續(xù)下去必定一直盡量還原歷史真相,給各類人物以公正的評價。
人們學習歷史、看歷史書籍,不僅能看到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還能學會運用辯證思維,避免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