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曾經(jīng)爆發(fā)了三藩之亂。這三藩就是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他們本是大清一統(tǒng)天下的功臣,還是明朝的降將,投靠了滿清后身先士卒,立下了汗馬功勞。清廷為了籠絡(luò)人心封他們?yōu)楫愋胀酢?/p>
但是等到政權(quán)穩(wěn)定后,他們沒有什么用了,反而成為了朝廷的威脅。所以康熙掌握大權(quán)后,開始削藩,結(jié)果引發(fā)了三藩之亂,康熙也是經(jīng)過艱苦的戰(zhàn)斗,才最終取得了勝利。
那么三藩之亂在平定后,三位藩王的后代都是什么結(jié)局呢?
平西王吳三桂
吳三桂在康熙眼里是首惡,雖然他在三藩之亂后期死了,但是對于他的后代來說,康熙顯然也不會有什么好的印象。
吳三桂的長子是吳應熊,他與建寧公主成婚,是駙馬??催^周星馳的電影都知道,吳應熊被周星馳整得不輕。不過事實上是他與建寧公主結(jié)婚后,就留在了北京,也可以看做是康熙的人質(zhì)。吳三桂起兵后,吳應熊吳應熊和他的次子吳世琳被處死。其他兒子被軟禁,在亂平后全都被處死了。
吳三桂起兵時曾打算接吳應熊回來,畢竟他是嫡長子就這么被作為人質(zhì)顯然不合適,但吳應熊不回來,卻把他的大兒子吳世璠秘密帶出京師。吳三桂死后,正是這位吳世璠接了班,但他年紀太小,掌控不了局面,后來城破自盡了。
吳三桂次子吳應麒,他跟著他的父親造反了,長期把守吳軍重鎮(zhèn)岳州。吳三桂死后,吳應麒隨繼位的侄子吳世璠退守昆明。但此后就沒有了他的消息,不過據(jù)推斷應該不會是什么好下場。
靖南王耿精忠
和吳三桂有點不太一樣的是耿精忠已經(jīng)是第三代了。當年耿仲明才是那個反明投靠了滿清的名將。他死后子耿繼茂襲爵。而在耿繼茂死后,耿精忠襲靖南王爵。吳三桂起兵后,他也是積極響應,起兵反清。到了后期眼看大事不妙,耿精忠又投降了。亂平后,耿精忠仍然被處死了。
不過他的其家屬得到了妥善安置,他的兩個弟弟耿昭忠、耿聚忠都是在耿精忠被誅后四、五年善終的。
平南王尚可喜
其實尚可喜并沒有像另外兩位藩王那樣起兵造反,他是忠于大清的。可他的兒子尚之信,將其軟禁了,無奈的尚可喜上吊自殺了。
亂平后,尚之信自然也不會留了。但尚可喜的其他兒子結(jié)局倒非常不錯,貌似也沒有受到什么影響。
尚可喜有三十七個兒子,三十二個女兒。其中第七子尚之隆娶了順治帝哥哥的女兒,他的兒子又娶了當朝親王的女兒,也是駙馬。
而在尚可喜的后代中也曾出過非常著名的人物。比如晚清曾出洋考察憲政的大臣尚其亨,民國時期四大名旦之一,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尚小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