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自一開始就決定立李建成為太子,畢竟李建成是李淵的嫡長子,才能智慧自是不凡。于情于理于法都是在正常不過的事。
然則,李世民的野心也早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為何李淵一方面要立李建成為太子,另一方面卻一直大力扶持李世民。
這里面的原因,有些許無奈,但李淵確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李建成和李世民誰最有才能?
其實不用懷疑,看李世民當(dāng)皇帝的成就,就已經(jīng)一目了然。
而李建成能被李淵看中,并選為太子,除了其嫡長子的身份,其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但相對于李世民,李建成頗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
雄才偉略、政治手腕、軍事才華、拉攏人心、處事果決,這些方方面面,李建成自是都不錯的,但相對于更加突出的李世民,李建成多少有些無可奈何。
李建成也是帶過兵打過仗的,從李建成不多的帶兵記錄來看,李建成也確實是個難得的將才。
但命運的齒輪卻偏偏給了他嫡長子的待遇。
嫡長子的身份,既是福也是禍。
因為李建成是嫡長子,所以早早的被李淵立為太子。太子作為儲君,再出去帶兵打仗自然是不妥的。畢竟在哪個亂世,可以帶兵打仗的將才實在是太多了。
而李世民身先士卒的表現(xiàn)又讓李淵刮目相看。讓別人帶兵總比不上自己親兒子帶兵能讓自己放心。
于是,兵權(quán)不斷地握在李世民的手中。
打仗身先士卒,對于手下,恩威并施。功勞越來越大,獎勵越來越多。終于到了功高蓋主的地步。
這些情況李淵自然也是發(fā)現(xiàn)了的,但死心塌地追隨李世民的將軍越來越多。而能把李世民換下來的兒子,李淵確實沒有。
至于最后的玄武門之變,也是李世民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