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運動,實質(zhì)上是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交鋒,最后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勝利而告終。光緒帝被囚禁在瀛臺,慈禧準(zhǔn)備逮捕10個參與變法的重要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得到消息后逃跑了,而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徐致靖、張蔭桓等8名重要參與者被逮捕。
想必大家都對為變法就義的“戊戌六君子”比較熟悉,譚嗣同更是留下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千古絕唱??墒敲髅鞔褥笤谖煨缱兎ê蟠读?人,為何在北京菜口斬首的只有“六君子”?還有2人上哪去了呢?
原來另外兩人徐致靖、張蔭桓通過走后門太逃過了一死。
首先來說一下徐致靖,其實慈禧太后下旨,第一個就是要殺他。他是維新派的領(lǐng)袖,直接給光緒帝進言。徐致靖之所以能免于慈禧太后的殺害,主要歸功于李鴻章的說情和援助。當(dāng)年徐致靖的父親和李鴻章一起參加科舉考試,不巧的是李鴻章得了痢疾,渾身發(fā)抖,只寫了兩篇草稿。徐致靖的父親看到這種情況后,先是把自己的試卷寫完,然后幫助李鴻章抄寫試卷,沒想到最后李鴻章考取了進士。
李鴻章對此感激不盡,因此戊戌變法失敗徐致靖被捕后,李鴻章也是積極尋找關(guān)系幫忙,最后找到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榮祿幫忙。榮祿是生在將門,受到清朝皇室的寵信。他說徐致靖在維新期間,其實三個月沒有受到召見。慈禧太后查明后,才讓徐致靖逃過一劫。
另外一個沒被斬首的張蔭桓,可以稱作為維新變法的元老級人物,一直是慈禧太后比較嫉恨的人。他做了兩件載入史冊的大事,第一件便是向光緒帝極力引薦康有為,讓光緒帝重用康有為,推進維新變法;第二件事引領(lǐng)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和光緒帝見面,讓光緒帝了解外界形勢。
本來慈禧太后事打算處死張蔭桓的,但是由于張蔭桓多次出使歐洲,和洋人的關(guān)系比較好,西方列強也想保護這名精通洋務(wù)的人才,所以聞訊之后百般干預(yù)。慈禧太后礙于西方列強的勢力,只得妥協(xié)。將將“斬立決”改判為“流刑”,發(fā)配到了新疆,充當(dāng)了一名士兵。后來八國聯(lián)軍侵華,此時的慈禧太后把對洋人的憎恨發(fā)泄在了張萌桓身上,下令將其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