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的時候,一切都顯得風平浪靜,除了那個侍衛(wèi)親軍馬步副都指揮使外韓通被殺外,其余再也沒有一起流血事件。
要知道,后周也是一個朝代。而且在整個五代史上,后周實際上是最強大的,也是最接近于統(tǒng)一全國的朝代。
既然這個朝代有這么強大的力量,那么他的生長性自然是相當強的,是很難被摧毀的。比如唐朝,在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以后,朝廷并沒有崩潰,依然頑強地存活了下來,而且還往后延續(xù)了一個半世紀。由此可見,一個朝廷要想輕易被消滅,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之所以一個朝代消滅并不容易,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古代高度集權(quán),權(quán)力都在中央,因此,反對的勢力,其實很難推翻。二是人們在情感上都是維護舊朝廷的,如果有人想要推翻舊朝廷,大家都是會反對的。??
(陳橋兵變)
那么,本來很強大的后周,為什么趙匡胤在發(fā)動“陳橋兵變”的時候,卻沒有什么人站出來反對呢?
當然了,也不能說絕對沒人反對。韓通就是一個反對者。當趙匡胤帶著大軍回撤回來,進入宮中準備奪權(quán)的時候,韓通便帶著身邊的一些士兵,從家里沖出來,想要去調(diào)集軍隊對付趙匡胤。
但是,趙匡胤的軍隊早已沖到韓通的門外,駐守在那里。韓通一沖出來,趙匡胤的軍隊就把他逮了個正著,手起刀落,砍下韓通的人頭,并且沖進去,殺掉了韓通的三個兒子。
除了韓通反對以外,文臣中的宰相范質(zhì)也是反對的。當趙匡胤走進朝廷的時候,所有的文臣都跪了下來,不過宰相范質(zhì)并沒有下跪,而是質(zhì)問趙匡胤說,先帝待你不薄,你為什么要背叛他呢?趙匡胤當時大哭著說,不是我想背叛他,都是士兵們強迫我,我也沒辦法啊。旁邊的士兵羅彥環(huán)也配合性地拔出寶劍,對著范質(zhì)大叫道:“我輩無主,今日須得有個天子識得我們,誰如不從,就讓我的寶劍說話!”范質(zhì)沒辦法,只得也跪了下來。
由此看來,也不是完全沒有反抗。反抗是有的,只不過反抗的程度顯然非常有限而已。那么,預料中激烈的反抗,為什么沒有出現(xiàn)呢?
我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
其一,皇室人才凋敝。
趙匡胤之所以能夠輕輕松松發(fā)動“陳橋兵變”,后周皇室人才凋敝,算得上一個重要原因。后周皇室為什么會出現(xiàn)人才凋敝呢?主要是因為后周的開國皇帝郭威的家人,當年幾乎被后漢的皇帝漢隱帝殺光了。
后漢的皇帝漢隱帝之所以要殺郭威一家,是因為郭威掌控著軍隊的大權(quán),漢隱帝猜忌他,所以才會殺他。殺不到他,就殺他的家人。
郭威由于家人被殺光,因此,才幾乎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有后代。最后在傳位的時候,才會傳給養(yǎng)子柴榮。
既然皇室基本上沒有什么人才,因此趙匡胤發(fā)動兵變的時候,才沒有人站出來維護后周。
(柴榮畫像)
其二,柴榮自斷臂膀。
柴榮雖然沒有什么皇室成員,但依然有兩個重要的人,掌控著權(quán)力。一個就是郭威的女婿張永德,一個是郭威的外甥李重進。
柴榮活著的時候,他是不害怕這兩個人的,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敢反抗。但是,當他生了重病的時候,就有點擔心了。所以,把這兩個人都調(diào)出了中央,把他們調(diào)到地方上去了。
恰恰是這兩個人都調(diào)出去了,因此才給了趙匡胤獨自掌控權(quán)力的機會。而趙匡胤也正是利用這個機會,謊稱契丹入侵,把大軍騙到手里。由此在整個朝廷中,他一枝獨大,別人根本就把他無可奈何。
其三,趙匡胤暗聚力量。
實際上,之所以朝廷上下,很少有人站出來維護后周江山,是因為在陳橋兵變發(fā)生之前,趙匡胤已經(jīng)悄悄地網(wǎng)羅了一大批人才。朝堂上下,人才基本上都早就到了趙匡胤一邊。
這一點,柴榮一直是沒有發(fā)現(xiàn)的。當他還以為張永德和李重進兩人權(quán)力太大,會奪了他江山,因而把他們攆出朝廷的時候,實際上最容易奪他江山的趙匡胤,早已把朝廷中的文臣武將都吸納到自己身邊了。
趙匡胤之所以要這樣做,既是因為當時五代本身就具有奪江山的傳統(tǒng)。一代一代奪江山,已經(jīng)奪了半個世紀了,趙匡胤當然要有樣學樣。另一方面,趙匡胤也是看到柴榮身邊,沒有什么死心塌地維護他的人。所以他預謀已久。而柴榮去世,正好給了他機會,他奪江山,簡直是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