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定公時期國內(nèi)動蕩,卿大夫家族處于混戰(zhàn)之際,韓趙魏和荀氏家族之間打來打去,數(shù)年之間都沒個消停。居間的晉國國君晉定公,存在感非常之弱,仰仗著晉國余威,尚且還為卿大夫們所尊重,在諸侯會盟中,卿大夫們站在晉國角度上,擁立晉定公為霸主。只是,晉定公的這個霸主位,得的可不輕松。
其時,中原諸侯大多處于過渡期,小規(guī)模戰(zhàn)爭不斷,但大國之間的霸主爭奪戰(zhàn),不再像過去那般激烈,而是更多的通過會盟的方式來決定霸主歸屬。晉國經(jīng)過數(shù)十年扶持南方的吳國,楚國很難發(fā)動大軍北進中原,天下格局呈現(xiàn)膠著之態(tài),反而是吳越等國,地處邊疆,鄰近大海,中原人的消停,給了吳越機會。
吳國正處巔峰狀態(tài),在伍子胥和孫子的輔助下,攻入楚國都城,上演春秋時代下半場就快結束時的最大烏龍。吳王夫差的自信心也因此膨脹,中原與楚國稱霸近百年,仍舊沒有打進過楚國都城,誰沒想到吳國居然實現(xiàn)了中原諸侯們的理想。中原諸侯們召開大大小小的諸侯聯(lián)席會議,也便會邀請吳國君主參加?!妒酚洝分杏小叭?,定公與吳王夫差會黃池”,晉定公與吳王夫差舉行黃池會盟,此次會盟就是晉定公成為霸主的決定性會議。
雖然吳國曾經(jīng)是受到晉國的支持,才逐漸強大起來的,可是到吳國夫差時代,吳國基本都是在獨立發(fā)展,且夫差相當重視此次中原聯(lián)席會議,調(diào)集全國精兵,奔赴黃池,一方面是要向中原諸侯宣示武力,一方面更是希望借此在中原取得共認的霸主地位。按照夫差的初衷,既然出動全國的軍隊,此行是勢在必行,那么,晉定公的霸主位置,似乎并不會取得那么輕松。
夫差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讓吳國國內(nèi)放空,輕視了世仇越國的報仇之心。勾踐臥薪嘗膽,終于尋得最佳良機,率領越甲精兵,直入?yún)菄汲?,破滅吳國。噩耗傳到夫差軍中,夫差心知不能讓中原諸侯得知吳國破滅的消息,否則此行黃池會盟,自己的命運就不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不用說贏得霸主之位了。
因此,表面上夫差表現(xiàn)出滿臉鎮(zhèn)定,還在大會上炫耀吳國武力。晉國當然不可能允許吳國成為中原霸主,畢竟吳國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無非是晉國數(shù)十年的栽培,晉國卿大夫們就非常不滿,直接想在會場上攻伐吳國,夫差得了臉面賣了乖,也得懂得進退,便托個順水人情,擁護晉定公做了霸主。
試想,如果勾踐沒有攻入?yún)菄?,吳國大軍精銳在側,夫差是不可能輕易讓晉定公任霸主之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