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朱棣兩人雖有著些許的共同點,都曾幫助過自己的父親順利奪得天下,立下開國之功。但是,他們也存在著很明顯的區(qū)別,李世民未當皇帝前權勢滔天,連太子李建成遇到他都不一定能干得過他,而朱棣未當皇帝前雖也有權,可卻比不上李世民,別說干不過太子朱標,諸藩王中比他強的都有,如秦王和寧王。
朱棣不是不敢效仿李世民,只是沒那實力,實力不夠,別說殺兄逼父退位啦!還沒行動,可能就被弄死啦!死得透透的。
李世民他之所以敢殺兄逼父退位,那是因為他實力足夠了,實力已經(jīng)足夠支撐他實施這大逆不道之舉,與其父李淵和太子李建成掰掰手腕。
玄武門之變前,他手握的權力可以說已經(jīng)與皇帝李淵、太子李建成不相上下。
那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權力有多大?
首先在爵位上,李世民“秦王”爵位在當時已經(jīng)到最頂端,除了皇帝李淵、太子李建成,就屬他最尊貴,最崇高?!扒亍边@個封號可不簡單,它可是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的國號,意義非凡,它所自帶的屬性,注定李世民地位崇高。
《新唐書太宗本紀》記載,公元621年,李世民在虎牢關大破竇建德、王世充,一統(tǒng)北方,奠定唐代版圖基礎。凱旋歸來后,李淵重賞李世民,賞其“位在王公上。”即整個大唐,李世民的地位除了低于李淵和李建成,高于任何人,包括親王。
反觀朱棣,朱棣的爵位是燕王,從封號上來看他的地位并不高,比如戰(zhàn)國時期燕國可是七國中最弱的存在。在當時,除了朱元璋和朱標,還有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等藩王的地位要比朱棣高。朱棣在明朝藩王中的地位,相對而言不是最頂尖的,他的上面還有一些人,不像李世民,只有李淵和李建成。
再說官職,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加號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拜左右十二衛(wèi)大將軍、中書令。
天策上將,這個官職是李淵專門為了已賞無可賞,封無可封的李世民創(chuàng)造的。這個官職李淵賦予了他極其大的權力:位在三公上,總攬?zhí)瞥妵笫?,形同天下兵馬大元帥。有自置官屬之權,無需經(jīng)過吏部,即可授予他人官職。
司徒,屬三公,地位次于三師和太尉,主管全國教育,李淵朝未置三師,故司徒在李淵朝百官中排名第二,是為首領官員。
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他是唐初陜東道最高軍政長官,執(zhí)掌當時占據(jù)唐朝半壁江山的黃河以東地區(qū)。因此,可以這么說,李世民當時控制著唐朝半壁江山,且還是最為富庶的地區(qū)。
左右十二衛(wèi)大將軍,他是當時保衛(wèi)唐都的左右翊衛(wèi)、左右驍衛(wèi)﹑左右武衛(wèi)﹑左右屯衛(wèi)、左右侍衛(wèi)和左右御衛(wèi)等十二衛(wèi)的最高長官。可以這么說,李世民有了這個官職,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控制著這支唐都長安最為精銳的部隊。
中書令,中書省最高長官,負責發(fā)布皇帝詔書和中央政事,執(zhí)掌全國政事??梢哉f,這個官職在身,李世民就可名正言順地控制唐朝上下政務,甚至可以自由任命全國政務官員。
天策上將掌全國軍事,司徒領導百官,中書令掌全國政務,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掌唐朝半壁江山,左右十二衛(wèi)大將軍掌唐都防衛(wèi)。
如此多的顯赫要職聚集在一人一身,李世民不權勢滔天,這都難,造反不成功,也都難。
反觀朱棣,他在中央朝廷沒有任何官職,只有燕王這個爵位,和其賦予的權力。當時,朱元璋賦予藩王的權力雖有些大,在其封地內(nèi)有兵也有權,幾乎就是土皇帝,但是跟李世民比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毫無可比性。
李世民在當時,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連太子李建成都不一定能干過他。而朱棣,別說朱元璋和朱標可以隨手將他捏死,就連塞外九王的其中一王,都可以和他斗一斗。
試問,就是只有這樣一點點權力的朱棣,他怎敢造朱元璋的反,給他一百個膽子也不敢??!
李世民敢造他老子的反殺他的長兄,那是他實力足夠。朱棣的實力顯然不足夠他去干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