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chinesehdxxxxvr,法国白嫩大屁股xxxx,高潮+国产,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首頁  >  文化歷史  >  史說軼聞
徐達(dá)四子支持朱棣造反 被建文帝殺死 結(jié)局如何

2022-07-04 來源:騰訊歷史

徐達(dá)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布衣昆季之交,他的一生可謂傳奇而又圓滿。徐達(dá)起初只是開國第二功臣,被封魏國公,在開國六公之中排名第二,李善長為六公之首,之后李善長獲罪被滿門抄斬,徐達(dá)順延成為開國第一功臣,死后被追封為中山王,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開國功臣在歷代可謂是高危人群,很容易被開國皇帝猜忌乃至清洗,尤其是在明朝更是如此,徐達(dá)卻打破這個常規(guī),不僅從開國功臣第二順延成為第一,得以善終,后人也是享盡榮譽(yù),可謂是無以復(fù)加。

徐達(dá)四子三女中,長女婚配燕王,也就是日后的徐皇后,次女婚配代王朱桂,幼女婚配朱楹。四個兒子之中,長子徐輝祖襲封魏國公,二子徐膺緒襲指揮使,三子徐添福早夭,四子徐增壽襲左都督,死于建文帝之手,后被朱棣追封為武陽侯,再進(jìn)封定國公,子孫世襲。

徐達(dá)享盡榮譽(yù),得以善終,在明朝開國功臣之中已屬少見。而他徐氏一門兩國公,更是特殊中的特殊,在明朝開國功臣之中僅此一例。

那么徐氏一門為何有兩國公,而且都是世襲的呢,在明朝滅亡以后有著什么樣的結(jié)局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一、建文純臣徐達(dá)長子徐輝祖,反對朱棣造反,至死都不配合。

燕王朱棣能逆襲成為明成祖朱棣,成為大一統(tǒng)王朝之中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藩王,除卻他本身的能力,還有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神助攻”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得到了岳父徐達(dá)家族的助力。

靖難之役時,徐達(dá)早已于洪武十八年病逝,徐氏一族當(dāng)家人第二代魏國公徐輝祖并不支持燕王朱棣,不過老四徐增壽卻支持大姐夫朱棣。

也就是說朱棣造反,大舅子反對,小舅子支持,這么一看像是兩頭押寶一般,其實(shí)也不是。因為徐氏一族,已經(jīng)不需要兩頭押寶,身為開國第一功臣的家族,朱棣輸了,不會牽連到他們。朱棣贏了,他們的地位雖然會提高,但已經(jīng)是封無可封,差不多達(dá)到了上限,沒必要因此兩頭押寶,因為兩頭押寶,風(fēng)險太大了,而且也有實(shí)力可以不選擇不站隊。

只能說這是理念之爭,徐輝祖身為徐達(dá)長子,他的選擇是效忠建文帝朱允炆,或者說他選擇的是效忠皇室,畢竟朱棣說得再好,與他關(guān)系再近,也是藩王造反,不具有大義之名。

可以說徐輝祖是公私分明,是一個純臣,認(rèn)為燕王朱棣有反心,所以對其一直很警惕。在明太祖朱元璋忌日時,朱棣派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入京,建文帝朱允炆猶豫要不要扣下他們時,朱高煦偷了舅舅徐輝祖的馬逃跑,徐輝祖不念及舅甥親情,而是馬上派人去抓,結(jié)果沒有追上,但也向建文帝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

燕王朱棣起兵以后,徐輝祖也是幾次領(lǐng)兵,戰(zhàn)績不俗,還大敗過燕軍,不過可惜的是他表現(xiàn)得再好,因為是朱棣大舅子的這層身份,也是讓建文帝不敢放心重用他,只是如同救火隊長一般救急,而明朝開國第三功臣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卻是大受重用,成就了屢戰(zhàn)屢敗的運(yùn)輸大隊長威名,很可能是個高級臥底。

等到朱棣拿下南京以后,建文帝或是被燒死或是逃走,大勢已去,徐輝祖雖然沒有愚忠地抵抗至死,但也是擺明了不合作不服的態(tài)度,留在父親徐達(dá)的祠堂之中,不迎接朱棣,被下獄審問時,徐輝祖也是什么都不說,是“惟書其父開國勛及券中免死語”。

朱棣是大怒,將徐輝祖是“削爵幽之私第”,五年以后,徐輝祖這個建文純臣在幽禁之中死去。

如果徐輝祖圓滑一些,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及時改變態(tài)度,迎接朱棣,并且支持他稱帝,即使之前有屢次對朱棣出手的歷史,朱棣也不會拿他怎么樣。

不過徐輝祖再怎么說也是朱棣的大舅子,是他岳父徐達(dá)的長子,朱棣也不能殺了他,只能那般處理。

在徐輝祖死后不久,朱棣看在妻子徐皇后和老丈人徐達(dá)的面子上說道:“今輝祖死,中山王不可無后”,以徐輝祖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后來徐欽犯錯被朱棣奪爵,明仁宗繼位以后又復(fù)爵,至此魏國公爵位由徐輝祖一脈在留都南京延續(xù)至明朝滅亡。

二、徐達(dá)四子徐增壽,支持大姐夫朱棣,為此被建文帝一劍殺死,朱棣投桃報李追封他為定國公。

相比于大哥徐輝祖的純臣行為,徐增壽的選擇是親情為先,是大姐夫朱棣的鐵桿支持者。當(dāng)建文帝疑心朱棣要反的時候,詢問徐增壽,他是極力打掩護(hù):“燕王先帝(指懿文太子朱標(biāo),被建文帝追尊為孝康皇帝)同氣,富貴已極,何故反”!

大姐夫朱棣起兵以后,徐增壽又是“數(shù)以京師虛實(shí)輸于燕”。建文帝雖然能力一般,但時間久了,也察覺出不對勁,等到朱棣渡江兵臨南京城下時,建文帝當(dāng)面質(zhì)問徐增壽,徐增壽不能回答,被大怒的建文帝“手劍斬之殿廡下”。

朱棣破入南京城,進(jìn)入皇宮以后,是撫尸痛哭小舅子徐增壽。登基以后,為了回報自己的小舅子,是追封武陽侯,謚忠愍,再是尋進(jìn)封定國公,由子孫世襲,這一脈后來跟隨朱棣遷至北京。

至此明初的這場靖難之役改變了開國第一功臣家族的命運(yùn),由一門一國公成為獨(dú)一無二的一門兩國公?!睹魇贰酚涊d:“洪武諸功臣,惟達(dá)子孫有二公,分居兩京”。

雖然徐氏一族可以說也是靖難之役中的最大贏家之一,但也付出慘重代價。第二代魏國公徐輝祖被奪爵幽禁郁郁而終,第一代定國公徐增壽,因為輸送情報,被建文帝殺死。這還是看在中山王徐達(dá)面子上,若徐達(dá)不是朱棣岳父,以他狠辣的手段,估計也就是讓徐增壽一脈襲封魏國公這個爵位,而不是再給一個國公爵位。

可以說徐氏一族,身為開國第一功臣的家族是極盡榮耀,與明朝是休戚與共。

不過在明朝滅亡以后,徐氏一族兩國公的結(jié)局并不好,而且沒什么作為,不及先祖徐達(dá)的萬分之一,沒有一點(diǎn)亮眼表現(xiàn)。北京的定國公一脈,《明史》記載:“再傳至曾孫允禎,崇禎末為流賊所殺”。

南京的魏國公一脈還好點(diǎn),崇禎帝自縊身亡以后,南方忠于明朝的勢力擁戴崇禎帝堂哥朱由崧在留都南京繼承皇位,是為弘光帝,這其中就有第十代魏國公徐弘基參與擁戴,不過同年十二月徐弘基去世,由兒子徐文爵襲爵,是為末代魏國公。

弘光政權(quán)是個短命政權(quán),成立不到一年,清朝豫親王多鐸率兵南下,到了南京城下時,三十多名勛貴大臣開城門投降,有著名的水太涼先生錢謙益,也有末代魏國公徐文爵。

再往后正史之中末代魏國公徐文爵就沒有記載了,不過既然是投降的順臣,雖不至于在新朝再大富大貴,但是應(yīng)該不至于被殺,這一脈一直延續(xù)下去應(yīng)該沒什么問題。

分享到:
責(zé)任編輯: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