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chinesehdxxxxvr,法国白嫩大屁股xxxx,高潮+国产,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首頁  >  文化歷史  >  史說軼聞
《三國演義》里哪個人物和真實歷史反差最大

2022-08-12 來源:騰訊文化

筆者覺得在《三國演義》里,人物與真實歷史反差最大的,應該是周瑜。

第一,赤壁之戰(zhàn)的最大功臣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

《三國演義》是一本帶有明顯偏見的歷史小說,其政治偏向于劉備的蜀漢集團,特別是刻意夸大諸葛亮的能力,把他寫成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人物??催^小說的人都有個印象,赤壁之戰(zhàn)的最大功臣是諸葛亮,他又是舌戰(zhàn)群儒,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東風,沒有他,孫劉聯(lián)軍根本就打不贏曹操。

但歷史的真實是,諸葛亮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功勞甚微,而周瑜則居功至偉。

首先,周瑜是堅定的主戰(zhàn)派。孫權之所以最后決定武力對抗曹操,與周瑜的堅持是分不開的。周瑜向孫權分了曹操的四大弱點:西北尚未平定,有后顧之憂;舍鞍棄馬而用水師,舍長取短;天寒草料不足,曹操的騎兵亦遇到麻煩;曹操遠道而來,水土不合。同時,他還收羅情報,偵知曹軍底細,做到知己知彼。

在赤壁之戰(zhàn)中,采取火攻策略,以黃蓋詐降、趁東風乍起發(fā)動襲擊等,都是周瑜的籌劃,與諸葛亮沒有半點關系。

第二,周瑜是豁達大度之人,而非《三國演義》所描寫的小肚雞腸

〈三國演義〉給讀者造成一種印象:周瑜是心胸非常狹隘之人。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周公瑾形象是恰恰相反,他是個心胸極為豁達之人。劉備曾經(jīng)說周瑜“器量寬廣”,曾經(jīng)為曹操游說周瑜的蔣干稱贊他“有氣量,有高遠的理想,不是用言辭就能挑撥離間的?!?/p>

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周瑜的胸襟,就是他與老將程普的關系。在東吳軍界,周瑜屬于少壯派,而程普本是孫堅的部下,屬于老人幫。在赤壁之戰(zhàn)時,孫權為了平衡少壯派與老人幫,分別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從官職上看平起平坐,但是最終決策權在周瑜。對此,程普非常不滿,經(jīng)常找茬,一有機會就要羞辱周瑜一番,兩人關系勢同水火。周瑜知道程普能打仗,人品也不差,也不跟他計較,挨罵就挨罵了,沒當回事。

后來,周瑜以赤壁之戰(zhàn)、江陵之戰(zhàn)等偉大勝利證明自己的能力,程普最后也不得不服氣。程普是一個有錯能改的人,他主動與周瑜交好。后來,他遇人時總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币馑季褪钦f,跟周瑜這個小老弟交往,就像喝醇香美酒,不知不覺便醉了。

由是可見,周瑜之胸襟,實非常人所能及也。

第三,“既生瑜,何生亮”是對周瑜最大的抹黑

周瑜確實是被〈三國演義〉黑得最厲害的一個人物,以致于“既生瑜,何生亮”的說法流行了幾百年。這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最荒誕的一句話。

首先,周瑜的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下。

周瑜不僅在孫策江東的一系列戰(zhàn)爭中取得赫赫戰(zhàn)功,孫策死后,他又輔佐孫權,為孫吳政權的平穩(wěn)過渡起到重要作用。當然,周瑜最偉大的貢獻,是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遏制曹操統(tǒng)一全國的美夢,改寫了歷史。在奪取江陵后,周瑜又制定一個偉大的戰(zhàn)略:西取巴蜀,奪取關西,進而與曹操逐鹿中原??上У氖?,周瑜英年早逝,終究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諸葛亮固有治國之才,但論軍事水平,遠遜于周瑜。諸葛亮五次北伐無功,不要說跟赤壁之戰(zhàn)比,就連江陵之戰(zhàn)也比不上。

其次,在周瑜生前,諸葛亮無論功業(yè)、聲名都遠不及周瑜

在周瑜前,諸葛亮其實并沒有做過多少大事,只有兩件事值得提:一個是隆中對,給劉備提出一條方向;另一個是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聯(lián)合抗曹。實際上,除了劉備之外,當然并沒有多少人看好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多大的名氣。大家想一想,在這種情況下,周瑜會發(fā)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嗎?

其三,諸葛亮根本入不了周瑜的法眼

我們翻閱史料,會發(fā)現(xiàn)周瑜根本就沒提到過諸葛亮。在赤壁之戰(zhàn)后,周瑜深以為劉備是心腹之患,他多次勸孫權應及早解決劉備。在周瑜眼里,劉備是一代梟雄,而關羽、張飛是熊虎之將。他勸孫權把劉備扣押,把關羽、張飛兩員虎將分開。他還指出,如果說劉、關、張三人聚在一起,就如蛟龍的云雨,終究不是池中之物。

大家看到?jīng)]有,周瑜只提到劉備、關羽、張飛,至于諸葛亮,他提都沒提??梢哉f,這時的諸葛亮根本入不了周瑜的法眼。也難怪,諸葛亮就沒有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業(yè),而劉備、關羽、張飛等人則成名甚早,劉備被曹操認為“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耳”,關羽、張飛被認為“萬人敵”,至于諸葛亮,周瑜恐怕都對他沒印象,更何談“既生瑜,何生亮”呢?

綜上所述,在〈三國演義〉里,被黑得最厲害的人,就是周瑜了。

分享到:
責任編輯: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