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雖然因修筑長城、修阿房宮、焚書坑儒“三大暴行”被稱為暴君,但總的來說,其功大于過,具有偉大的歷史功績,主要成就有統(tǒng)一六國;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建立皇帝制度;修建萬里長城等等。
戰(zhàn)國時期,秦朝實力逐漸增大,秦朝滅掉六國是必然的趨勢。然而政治家總有政治家的托詞,秦始皇初并天下,朝堂上提及滅掉六國的原因,是這樣說的:
“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籓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
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
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
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fā)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
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
齊王用后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p>
翻譯過來就是:
“前些時候韓王交出土地,奉獻國王的印章,請求成為藩臣。不久背棄了約定,與趙國、魏國聯(lián)合起來背叛秦國,所以我興兵討伐,俘虜了韓國的國王。我以為這是件好事,大概可以偃兵息革了。
趙王派他的丞相李牧來簽訂盟約,所以送回了他的作人質的兒子。不久趙國背叛了盟約,在我國太原起兵反抗,所以我興兵討伐,抓獲了它的國王。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所以我又發(fā)兵消滅了他。
魏王最初說定臣服秦國,不久與韓國、趙國陰謀襲擊秦國,秦國吏卒前往討伐,摧毀了魏國。
荊王獻納青陽以西的土地,不久違背約定,進攻我國南郡,所以我發(fā)兵討伐,抓到了荊國國王,平定了荊地。
燕王頭昏腦亂,他的太子丹暗中指使荊軻做賊,秦國吏卒前去討伐,滅亡了他的國家。
齊王采用后勝的計策,不讓秦國使者進入齊國,打算興兵作亂,我派吏卒去討伐,俘虜了齊國國王,平定了齊地。
我這微不足道的人,發(fā)兵誅暴討亂,靠著祖先宗廟的威靈,六國國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p>
可見,作為官方說法,秦滅六國是“堂堂正正、理所當然、師出有名”的,真是“誰控制著現(xiàn)在,就等于控制了過去”呀!